核心提示:居住在东昌市东郊镇五十六个村庄,18个祖支的符氏后裔,为缅怀先祖,始于1875年筹资立祠东郊西门(现粮所对面)。因为没有真正龛主,也无挂祠名,族人统称:符总收祠堂。其意:凡本地区的符氏嗣裔,无管哪个祖支,皆本祠族人,均可参祭。...
居住在东昌市东郊镇五十六个村庄,18个祖支的符氏后裔,为缅怀先祖,始于1875年筹资立祠东郊西门(现粮所对面)。因为没有真正龛主,也无挂祠名,族人统称:符总收祠堂。其意:凡本地区的符氏嗣裔,无管哪个祖支,皆本祠族人,均可参祭。
本祠长期失修崩毁,1989年,茫然无存,祠址被占。为承前启后,恢复祭祀活动,热心族务的符氏父老,1989年成立祖祠筹建会,公推致麟为总顾问,致悦为主任。筹建会告阖族宗亲书,号召符氏兄弟,筹资复建符总收祠堂。从1989-1993年,我们多次向有关部门要求归还祠址,重建祖祠,却不得其果。祠址被占建楼房,周围成为热街闹市,使本来较狭窄的旧址(现仅存百多平方米),更显得没有余地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祖祠。吾族有识之士,高瞻远瞩,排除少数人因循守旧,坚持旧址建祠的观念,毅然决定,另选新址,迁建祖祠。
于是,1993年7月27日,在东郊中学会议室召开宗亲代表会议,与会56人,54人举手通过“迁址建祠”决议。
我们在东郊圩周边的符氏祖坡察看地形,选择祠址,最后选定北郊区公路北300米左右的宽阔地带为新祠址。经风水名师点评:此地龙脉三吉、六秀,乃砂水呈祥之地,定主子孙繁衍,世代荣昌(新址占地十二多亩)。于是,1993年9月16日,隆重举行建祠“奠基”仪式。
迁址重建的祖祠,即能有利于族人缅怀先祖,又能办学助教,培养后人,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园林式祖祠。从建祠以来,祖祠香火兴旺,贤能、学子辈出。吾族举办各公益事业,均得族人大力支持和踊跃参加。祖祠是符氏宗亲的活动中心,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迁建的祖祠,以元生、有辰、镳渔、大本四位渡琼始祖为龛主。我们于1998年1月18日在祖祠召开理事会扩大会议,讨论决定:本祠易名为“符氏渡琼始祖祖祠”。
每年阳历4月2日为本祠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时间。
赞“符氏渡琼始祖祖祠”(藏头诗)
符及、符和培
符族渊源自黄帝 氏出雅公官宝玺
渡洋过海珠崖地 琼岛清化抚群黎
始创千业后来继 祖德衍长荫福祉
祖祧雄伟子孙畅 祠堂祭叙互诹偲
附录:符氏渡琼始祖祖祠建大事记
1、1989年7月,成立“符总收祠堂”筹建会,推选致麟为总顾问,致悦为主任。
2、1993年7月27日在东郊中学会议室召开宗亲代表会议,通过“迁址建祠”决议。
3、1993年9月16日举行迁址建祠“奠基”仪式,29日开工,年底祖祠大殿基本落成。
4、1993年9月23日在海口市侨联会会议室召开第一次海府地区宗亲建座谈会。
5、1994年上半年采取边筹款边动工方法建成祖祠大门。
6、1994年5月8日在海南省总工会会议室召开第二次海府地区宗亲建祠座谈会。
7、1994年6月26日在清澜镇会议室召开清澜地区宗亲建祠座谈会。
8、1994年8月12日,东郊、龙楼、文教联合召开宗亲建祠座谈会。
9、1994年9月19日升梁,四百多宗亲第一次在祖祠大院聚餐。
10、1994年秋,企周家属独资捐建“先贤纪念亭”。
11、1994年12月23日举行入祠点主仪式。
12、1995年3月18日宗亲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取消筹建会,成立祖祠理事会。推选致悦宗亲为第一届理事长。
13、1995年4月2日祖祠举行第一届祭祀活动。
14、1995年8月中旬成立符氏东郊奖学金基金会,8月26日举行第一届奖学颁奖仪式。
15、1995年6-9月独资捐建“致永斋”和“祥庆祥云斋”两间幼儿园教室。8月中旬成立幼儿教育领导小组,9月1日正式挂牌创办“义阳幼儿园”。
16、1995年10月7日在清澜地区召开第二次宗亲建祠座谈会。
17、1997年4月2日,琼海长坡镇和珍宗亲首次参加本祠祭祖,看到祖祠建堂皇壮丽,很感动。他写信给理事会,要求派人到长坡镇补建祠捐款一课。7月3、4日在长坡、重兴“补课”共捐款八千多元。
18、1998年1月18日为镳渔、大本两位渡琼祖点主登龛,并讨论决定本祠冠名为“符氏渡琼始祖祖祠”。
19、1998年下半年独资捐建“懋英懋雄斋”和“和炯符黄玉菊斋”。
20、2002年筹资、垫资建北厢室幼儿卧室,厨房和幼师住舍。
21、2005年4月2日致麟带头出资邀请二千五百多名宗亲于祖祠大院聚餐,盛况空前。
22、2005年下半年,传夏承捐“永财斋”(即原2002年垫资建的幼儿园卧室)。
23、2006年秋筹资,入股投资建“义阳园”七间住舍。
24、2007年集中力量编辑建祠十五周年“纪念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