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费祎墓位于昭化古城东门一公里处的路边一农舍旁,现存土墓一座及石碑二块供人凭吊。费祎见于诸葛亮《出师表》 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费祎曾是诸葛亮出师前为阿斗推荐的贤臣之一。
中文名费祎墓
类 型古人坟墓
埋葬之人费祎
位 置昭化古城东门一公里处
费祎死后,后主刘禅根据他对汉室所建的功勋,谥赠“城乡敬侯”,并为其举行国葬;将其安葬于汉寿城西
费祎墓 门外社稷坛南边。并勒石竖碑镌刻:“汉尚书令费公敬侯之墓”。经千年风雨泯蚀,其碑字迹斑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县令吴光耀又重立一碑,其字由其十一岁长女吴正敬书写。碑文字迹浸润童女的娟秀,一派聪慧之气。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
费公逝后的许多年间,昭化的父老乡亲为其整修墓冢,造祠:立坊,以表敬念之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果亲王入蜀时,为费公特书“深谋卓识”四个大字,并勒立碑立于敬侯祠前。这所有的一切均被“文革”扫荡一空。唯有孤碑残墓尚存。
费祎墓仅存土半堆,高约3米,墓碑二块,一题“汉尚书令费公敬侯墓”,一题“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乡敬候费祎之墓”。旁立“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老百姓还亲切的称他为费大将军。
费祎(?-253年),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北伐时为中央军队保护总监,又转为丞相府参谋长。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坐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性格谦恭真诚,很廉洁,家无余财。后为魏降将郭循(*注:三国志[中华书局文白对照2009第2版]:郭脩;资治通鉴[中华书局文白对照2009第1版]:郭偱)行刺身死。葬于今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为清朝光绪年间昭化知县吴光耀所立,墓志铭为其长女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