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冯姓网 > 冯氏宗祠 冯氏宗祠

翠亨冯氏宗祠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冯姓展区
冯氏宗祠建于清代前期,坐西朝东,占地118平方米,砖木结构。冯氏宗祠是翠亨村冯姓人家的祠堂,为硬山式砖木穿斗抬梁混合结构,抬梁为瓜柱形穿斗。二进四间并辟有厨房建筑布局,二进前置有天井。

中山翠亨村冯氏宗祠

宗祠概况

冯氏宗祠建于清代前期,坐西朝东,占地118平方米,砖木结构。冯氏宗祠是翠亨村冯姓人家的祠堂,为硬山式砖木穿斗抬梁混合结构,抬梁为瓜柱形穿斗。二进四间并辟有厨房建筑布局,二进前置有天井。

2000年,冯氏宗祠被设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多次对该祠堂进行保护性维修。

冯氏宗祠所在的翠亨村位于中山市南朗镇,是个美丽而宁静的村庄,村前有条小河名兰溪,绿树环绕,景色秀丽。

据说,在清朝康熙年间,蔡姓人在此建村,因地处山坑边,故名蔡坑。但是后人见该村山林苍翠,坑水 潺潺,风景优美,且方言“蔡”与“翠”、“坑”与“亨”谐音,又寓意万事亨通,于是在道光初年改称为“翠亨”。也许是因为改了“翠亨”之名,翠亨村的历史 进程才会一路亨通。这个小小的村子里,诞生了一代伟人孙中山,为共和革命牺牲者之第一人的陆皓东、中共早期领导人杨殷、以及杨心如、杨鹤龄等杰出人物。

2007年,翠亨村还被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翠亨村很小,但是举目踏足之处,都是赫赫有名的历史建筑。

清代后期,冯氏宗祠曾作为翠亨村村塾使用,主要招收农家子弟学习四书五经,进行启蒙教育。清光绪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孙中山曾在此读书,并对塾师只要求学生背书而不给学生讲解的教学方法提出质疑。在此期间,孙中山与陆皓东等同学结为好友。

据传,幼年的孙中山对到私塾读书十分向往,在他六岁时,每一次经过村塾,听到同龄人的朗朗读书 声,心中总会涌起无比的神圣之感和向往之情。但当他第一天上学时,却出乎他的意料,私塾的王先生什么都不讲,一开始就让大家读书,有的读《三字经》,有的 读《千字文》,有的读《幼学琼林》。第一次上课,孙中山在课堂里调皮,王先生把他与另外三个一同入塾的同学叫到一边,从桌上拿起一把戒尺,往孙中山的手心 “啪”地一下,孙中山感到钻心的痛,但他就是不哭出声。

看到小孙中山的眼泪滚珠似地往地上落,王先生脸上有些轻松的表情,他志得意满地说:“石头仔!记住了,这里不是荒郊野外,是村塾,读圣贤书的地方!你不可以再像平时那么野了!记住了!”这也许就是孙中山人生的第一课。

1931年孙科先生返乡创办中山纪念中学,并在附近修建翠亨学校为其附设小学。1987年学校在原址新建,占地20亩。

2008年,为积极配合市政府扩建中山纪念中学,南朗镇党委、政府投入巨资,择地新建翠亨学校。

本族名人

本地有众所周知的人物孙中山,冯姓名人倒没有很多记载。

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 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 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 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祭祀活动

自清代后期,冯氏宗祠就作为翠亨村村塾使用,后建为小学、中学,一直作为学校。无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