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冯姓网 > 冯氏宗祠 冯氏宗祠

余巷冯氏宗祠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冯姓展区
横林余巷冯氏宗祠

位置

余巷冯氏宗祠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余巷村东街。为五房长房建造在东巷门外的的“冯氏分祠”即“追远堂”,另有“愿学堂”即“竹坡宫祠”,在原余巷小学北侧。“追远堂”的主体建筑格局前后共三进,每进三开间。头进左右左右两侧分别是厨房和护祠人员居室,二进为宽敞明亮的正厅,三进庄严肃穆,供奉祖先的牌位。二、三进之间,有穿堂相连。正厅和穿堂,匾额高悬,金碧辉煌。追远堂的主体建筑极具特色,二进与三进之间的穿廊式联结方式为追远堂所独有。大门上方的明清戏文木雕幸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用石灰掩盖才得以保存至今。门前的抱鼓石埋在田里40年后终又重见天日。

  余巷冯氏宗祠祠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左右。冯氏祠堂建筑精美,凝重朴素,祠堂共为三进,每进三开间,大门保持了祠堂原有风格,门框上部为一组人物故事精美木雕。此木雕是“原件”。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冯氏族人巧妙地将石灰涂抹在上面,把木雕“隐藏”了起来。        

  冯氏祠堂共3进平屋,硬山式砖木结构。第一进门厅,5楹3间,大门保持祠堂原有风格,前为栅栏门,门框上嵌有采用浮雕和镂雕工艺手法雕刻的精美人物故事的图案。木栅栏后则是两扇红漆大门;第二进大厅,6楹3间,门前置一对精湛的浮雕狮子戏绣球的抱鼓石墩。檐下一排花格落地长窗,厅内前3楹构筑成翻轩式。堂内悬挂“伦正堂”、“追远堂”、“愿学堂”3块堂号横匾,代表了冯氏曾有3个分祠。冯氏族人在修缮过程中,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完整地保留了厅堂墙壁上初建时的雕饰、彩绘和“文革”时的领袖像、语录等遗迹,祠堂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保留了原来的翻轩形式的穿堂,这种直接贯串二三进厅堂的构造建筑形制,在常武地区的祠堂建筑中尚属首见;第三进享堂,6楹3间,供奉着冯氏先祖的牌位。

宗祠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咸丰战乱时遭损毁,战后重建,解放后曾做过仓库、办过小工厂。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屋宇破败不堪。2007年,余巷冯氏族人按原貌进行修缮,成为常武地区祠堂群中保持原貌较好的祠堂之一。

  冯氏为常州东门外望族,贤人辈出,600年间出了6位进士,7位举人,五品以上官员有20余人。始迁祖冯范尼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三品章服”(贤良方正),二世冯富一授五品冠带。在当代,冯氏名人更是全国闻名,有东北抗联名将冯仲云、中联部副部长冯铉,还有被国际生物工程界公认为“生物力学之父”的美国三院院士冯元桢等。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