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范姓网 > 范氏宗祠 范氏宗祠

丹凤范氏祠堂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范姓展区

 

近日,在丹凤县竹林关镇雷家洞村,发现一座清朝修建的“范氏祠堂”,这在竹林关一带乃至丹凤县境内实属罕见。

该祠堂坐落在雷家洞村范家塬组,始建于清咸丰五年,即1855年。旧有门楼、东西厢房各3间,1984年拆除,建现范家塬初小;门楼对面戏楼民国时被毁。现存献殿、正殿各3间,共两进,前后距不足2米,保存基本完整。

一进3间为献殿,除大铁门为2002年更换,其余建筑均为原貌;屋脊牡丹花、东西蓑衣瓦上飞龙造形依旧,方椽、滴水瓦;两窗为斜格,门脑亮窗及柱子雕刻花纹清晰,门前两挑斜撑被雕刻木鱼代替,可见当年之壮观。门楣正中有蓝底白字“范氏祠堂”;屋内有2003年清明立,整修祠堂功德碑一座,中间屋顶为拱形。

二进为正殿,前檐为开放形,有柱无门,两柱外各有高约1.5米汉白玉石狮一尊(原石鼓一对被拆),内侧有瓷砖镶“文武世第名宦家声,金玉世泽将相家声”对联,横批“高平堂”;前檐自西向东,一排立有“咸丰五年岁次乙卯仲春月吉日,范永胜立,五世八房同居助力修建”青石碑一座,上有阴阳、石工、木工、画工、窑工姓名;“咸丰五年岁次乙卯春月吉日”棉石碑一座,概述祖先来此年代、发家史及修祠缘由,并书十五代——十七代子辈职务、名号,最下行为十七代孙名号;中立有“清同治13年岁在甲戌孟冬月八房公义重修祠堂”碑,此碑高约2.3米,宽1米余,厚10公分,底座为长1米、厚高均1尺余梯形青石,从现状看,因其高大,138年间未曾动过;正面为十六世、十八世排位、修祠经手名;背面详叙家族发展史、购地面积、四址及训诫子孙“十要”,字迹工整,清秀;“八房支脉”2003年清明立碑一座。二排西有“长房支脉”2003年清明立碑一座;东有“七房支脉”2012年冬至立碑一座。西山墙悬挂约10平方米,红绸镶边杏黄绸“范氏商洛分支列祖列宗族谱”。正殿中央挂“范氏历代堂上宗祖之神位”,旁配“先祖本居安庆府,承芳繁衍商洛山”和“创业维艰勿忘祖宗恩德,治家非易铭记先人垂训”双对联,(原联“派演姑苏一老子 统承忠恕两行书”),下设3米长香案,堂前横梁红绸黄字“高平堂”做横批,两边挂红绸垂幅,重书“门柱联”。房中檩为原有,两支座为半圆形雕花木座,华贵大气;西间后檐房椽属原有,前檐及其余两间房椽新换,从前檐到后檐,东西各有4根中柱,使房屋结实坚久。

据整修祠堂发起人、范氏商洛分支简史整理者、梁家湾五组73岁范芳恩老人介绍,范氏祖籍江西,元末迁安徽怀宁,清乾隆33年范氏13世祖范永芳,担两兄弟逃荒至西安府,商洛蒲峪里长岗岭保,丹江北岸凉水沟时,遭遇八只豺狼挡道,对狼说你要吃就吃,不吃就摇摇头,狼未摇头却走开了,于是,就地搭草庵住下,开荒种地。时年腊月,祖老去沟外对岸雷家洞肉铺,从伙计手赊一猪头,掌柜结账时,嫌祖老太穷,还不起钱,要扣工钱,伙计无奈,年三十晚到范家,又怕说他食言,便等猪头煮出油水半熟时提走,范老长叹一声曰:“人家有年咱没年,赊人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时运转,朝天每日都过年”,激励后辈辛勤创业。14世祖范弦福等经历“一碗荞麦种”满坡丰收,“白龙盘仓”,财神庙前“挖井得银”等传奇式发展,家境渐渐殷实,人财两旺,购地收租。同治元年,八房分住竹林关桃峰、丹凤花瓶子、山阳漫川、商南姚楼、湘河红鱼、梁家湾。史上曾有八品、九品、监生、贡生等官职。15世八房感赖祖宗墨佑扶持之恩德建祠。每年清明、冬至祭祖会各唱戏三天,规模空前,单为会上留租80石做费用。解放初期至2001年祭祀中断,祠堂也年久失修。2002年,由范芳恩老人等发起整修,使这座清代建筑,成为当地又一人文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