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杜姓网 > 杜氏宗祠 杜氏宗祠

天下第一堂会 杜祠堂会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杜姓展区

天下第一堂会 杜祠堂会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京剧舞台活动非常频繁,除了在剧场演出之外,堂会演出也很盛行。富绅巨贾,官僚闻人,逢到喜庆寿诞之日,往往要请京剧堂会来演出以助兴致。堂会的规模有大有小,或演一出戏,或演一台戏。规模最大的一次,恐怕要数1931年6月的那一次杜祠堂会了。 

 

  杜月笙是海上闻人,青帮头目,上海三大亨之一,曾被蒋介石委任为总司令部顾问、少将参议,是一个权势显赫的人物。为了荣宗耀祖,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乡浦东高桥买地五十亩,大兴土木,造起杜家祠堂,1931年6月落成。祠堂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五开间三进,大门前雄踞一对张口盘弄石球的石狮。6月8日至10日,举行家祀落成典礼和“奉主入祠”典礼。这次庆典排场极大,靡费极巨。蒋介石亲送匾额“孝思不匮”祝贺,仪仗队有五千人之众,自法租界杜公馆出发,长达数里,巡捕开道,鼓乐震天。杜祠开酒席三日,每日千桌。杜月笙喜好附庸风雅,广结名流,尤爱京剧,有“天下头号戏迷”之称,他常亲自粉墨登场“票戏”,演过《连环套》、《打严嵩》、《四郎探母》等戏。为了这次杜氏祠堂落成的庆典,他特地邀请了全国著名的京剧角儿来沪连唱了三天堂会,成为一次难得的南北京剧的盛大会演。

 

  这次大型的堂会演出由虞洽卿、袁履登、王晓籁三人任总管,剧务主任是张啸林、朱联覆,由周信芳、赵如泉等担任总提调。演出地点在浦东高桥的杜氏祠堂,祠堂内外各设一座戏台,祠外的戏台于6月10日、11日由上海的京剧演员演出两天,祠内的戏台由南北名角于6月9日、10日、11日会串三天。每天从下午起演出,直至深夜。这次堂会荟萃了当时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京剧名伶,梅、程、荀、尚四大名旦全部参加,其他名角有杨小楼、龚云甫、王又宸、金少山、马连良、麒麟童、谭富英、高庆奎、言菊朋、姜妙香等,南北名角几乎“一网打尽”,即使梨园界,也难以齐聚恁多名角。名伶中唯独缺席的是“须生泰斗”、“伶王”谭鑫培的得意门生余叔岩。

 

  9日的大轴戏是梅兰芳、杨小楼、马连良、高庆奎、谭富英、金少山等合演的《龙凤呈祥》。十日的开锣戏是周信芳、赵如泉的《富贵长春》,接着程艳秋(1932年更名为程砚秋)出演《骂殿》,以婉转的歌喉赢得了阵阵彩声。王少楼的《坐宫》大段唱功唱得淋漓酣畅。王又宸的《卖马》,神情、做派逼肖当年的谭老板,嗓音清越,吐字磁实,“店主东”一段,一句一个彩声。杨小楼、高庆奎、雪艳琴的《长阪坡》当然精彩。大轴是梅、程、荀、尚、麒麟童、马连良、言菊朋等的全本《红鬃烈马》,徐碧云首唱“彩楼配”,尚小云继唱“三击掌”,接下去是麒麟童、王芸芳的“别窑”,郭仲衡、芙容草的“赶三关”,梅兰芳、谭富英、言菊朋的“武家坡”,谭小培、雪艳琴的“算军粮”,荀慧生、谭小培、姜妙香的“银空山”,结局是梅、荀、马连良、龚云甫的“大登殿”。

 

  最后一天的大轴戏是“四大名旦”的《五花洞》,四人分饰潘金莲,高庆奎饰张天师,金少山饰包公。送客戏是麒麟童与赵如泉合演的《庆贺黄马褂》。同为大亨的王晓籁、袁履登和天津名票王瘦生也都上台客串。演出结束,摆了1200多桌酒席,宴请万名宾客和乡亲。

 

  三天的连台好戏,使上海、南京都为之轰动,去赶热闹的贺客,不少是为了去看几场南京戏名角会演的拿手戏,因为这是有钱也不易看到的。当时发了一枚纪念徽章,临时还加添了几千个入场证,但是人满为患,附近几个县赶去看热闹的还是没法进场,只好由天蟾舞台等戏班在外面演唱招待。这次堂会,规模和层次都是空前的,四大名旦熔于一炉,南北须生珠联璧合,极一时之盛,曾被称为“古今天下第一堂会”,时有人云:“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