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章姓网 > 章氏宗祠 章氏宗祠

安徽省绩溪县伏岭乡清潭下村章氏支祠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章姓展区
安徽省绩溪县伏岭乡的清潭下村(古时属15都,2003年前未撤乡并镇时属胡家乡),是一个章姓聚居的小山村。村子虽不大,但村子中间却有两座建筑规模完全相同的章氏支祠(总祠在瀛洲),两祠连体仅一墙之隔。每座祠堂面积约150多平方米,内有天井,为古徽州“四水归明堂”式的古民居风格。  

  

爱敬堂

村中上首为章氏支祠“爱敬堂”(俗称“上老屋”),村中下首为章氏支祠“宗德堂”(俗称“下老屋”)。两祠先后建造已有约300年的历史。

  两座祠堂内各自写贴的8幅抱柱楹联中有3幅主要楹联内容完全相同,相同的还有当年祠堂所订的祠规民约,就连两祠章氏先祖当年由本县瀛洲迁入清潭下定居后新立的辈份32世,也都相同。前两年,两祠族人捐资修缮两祠时新增的两对大门石狮也都相同。

  其实,村中两座祠堂是瀛洲章氏运公一脉第14世祖章孟晴、章孟晓、章孟智兄弟三人迁入清潭下定居后由章孟晓之孙章华孙,章岩孙两兄弟先后所建。华孙公建宗德堂,岩孙公建爱敬堂。现今两座祠堂都供奉有章氏先祖的牌位,还供奉有两人各自的后世子孙牌位。每到祭祀祖先的节日或有本祠后人去世下葬归来时,族人都要集中到各自的祠堂进行隆重的记念活动和牌位供奉悼念活动。两座祠堂在世的族人同居一村也能和睦相处。

  当年瀛洲章世先人因不断繁衍人口渐多,受山区地少的限制,部分族人先后择地外迁。章孟晴、章孟晓、章孟智兄弟三人见到清潭下风水颇好,就在此安家立业。此地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茂盛,山下有一条沙石小河常年流水潺潺,河边滩地稍经改造便可以成为良田。小河上游的胡村水口有一深潭,潭水清澈见底,深潭上古人建有一座石拱“清潭桥”(又名“村龙桥”)。章氏先人见村子地处清潭桥的下游,遂给此地取名“清潭下”(又名“村龙下”)。因清潭桥和清潭下村背后的山名“村龙山”,村龙山连绵起伏五六里,形似一条龙,章氏先人将清潭下村又叫“村龙下”寓意大概是希望子孙兴旺、能够出人头地。

  三兄弟中只有老三章孟智没有后人,其中老二章孟晓有四子(即章道源、章道海、章道蒲、章道庭),四子中老大章道源又传三子(即章云孙、章华孙、章岩孙)。此后章世族人在此繁衍生息,人口渐多,目前已繁衍到清潭下章氏第30世的广字辈。(清潭下虽自立有辈份32世,但因属瀛洲章氏分支故世代系数仍按瀛洲章氏运公世代系数排列。)章氏子孙后代中不断有择地外迁的情况,其中当年章云孙成家后就迁居15都梅干村,章道海有一子叫章社龙迁居到宁国的上坦、下坦,并且后继兴旺。

  

  现今两座祠堂各有章氏后辈传人二、三百人,其中两祠各有约一半的人口在家务农或做手艺,另有一半或因经商、或为官、或当兵、或读书分配工作、或婚嫁、或外出务工等其它原因已在外省、外县安家落户。如北京、南京、西安、湖北的武汉、通城、河南的平顶山、广东的东莞、浙江的临安、湖州、安徽的芜湖、铜陵、黄山、屯溪、绩溪县城及兵坑、沙城、郎溪、广德、宁国等地都有清潭下章氏后裔子孙。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普及教育,目前清潭下章氏后裔中博士、硕士研究生、专家、大中专院校在读生或毕业生已有20多位,而且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厂长、经理、处长、科局长等各种人材都有。有的还因公多次走出国门从事技术援外和技术引进工作。

  过去是山旮旯的清潭下,现今已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族人走了几百年的村前小河上的独木桥已被横跨南北的大石拱桥所代替,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县乡公路从村子对面的山边经过。村民出行已比较方便。

  清潭下两座祠堂在清朝太平天国时期曾被进山乱军烧毁取暖。后经村中21、22世章氏子孙重建得以恢复。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村中两座祠堂曾作为学堂用于地方创办小学教育。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和人民公社时期,祠堂祖宗牌位和家谱被当作“迷信”和“四旧”被人为地销毁。祠堂被作为生产队办公、存粮和办集体食堂和制茶厂等用。90年代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自主耕种以后,两座祠堂又被族人用来堆放杂物,处于无人管理、面临毁坏的程度。2002年至2008年期间,两座祠堂的章氏族人在章世家、章云法、章贯云、章世泽、章传宜、章世德、章周海、章传邦、章传坚、章日泰等人的关心、支持和带领下,号召两祠子孙捐款捐物,出工投劳,其中宗德堂收到捐款、捐物、助工折款总计6510元;爱敬堂收到捐款9855元、杉木40根。分别对两座祠堂分3至4次按缓急之需进行修缮。目前大部分修缮项目已了结,只有少部分后续工程需要再次捐资投劳进行完善。两座祠堂的祖宗牌位现已重新得到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