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朱姓网 > 朱氏宗祠 朱氏宗祠

宗祠陵园-白溪朱氏宗祠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朱姓展区
在长兴城东北1.5公里处的白溪村,有一座白溪朱氏(南宋朱熹后代)祭祖的场所,这就是朱氏宗祠。

  朱姓系中华十四大姓氏之一。度谱分牒,千年沧桑,繁衍生息,成为望族。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朱熹孙朱钰曾任长兴县令,卸任后定居白溪(《长兴紫阳朱氏宗谱》),始建宗祠。明嘉靖年间(1522——1566)伍溪公朱时忠扩建,崇祯末年(约1641)隐士朱升重建,“清顺治八年(1651)裔孙朱之黯醵金修葺,改为今祠。朱氏旧有堂三楹,制甚崇宏,族人呼为大厅屋。”(清光绪《长兴县志》)。康熙二十七年(1688)朱宏轩“重修宗祠并白溪家谱”。新中国成立后曾作国家粮库。宗祠外部建筑基本保持原貌,且内有4根径围1.5—1.56米的楠木柱和两块清代石碑。2003年和2005年分别被公布为县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县人民政府斥资260万元全面维修。

  宗祠座北朝南,占地4000多平方,由中路和东路两组建筑组成。中路自南到北分别置有牌坊、门厅、正厅、披屋、东西两厢房及西附屋,东路由门屋、门厅、后厅及连廊等组成。整座建筑砖木结构。雕栏画栋、圆柱方梁、斗拱飞檐、镂空门窗、古色古香,体现了明末的建筑风格。

  来到南大门外,雄伟的东西两牌坊上写的“修德”、“凝道”隽永浑厚。门厅上方横匾“朱氏宗祠”四字为书法家朱关田所写,笔力遒劲。通过宽大的铺着青方砖的天井步入正厅,大书“敦笃起昌”、“理学传家”的巨匾悬挂于正梁,下方是端庄的朱熹线条画像。东墙上刻着朱熹家训,“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等训条给人们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以深刻启迪。西墙刻着“长兴紫阳朱氏宗谱图”,载录从第一代世祖朱熹始,以第三代世祖朱钰和第十五代世祖朱升为主脉,载止第十六代世祖止。传承清晰,脉络分明。东厢房为名人馆。为兼治文武、海内奇士的朱穆,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等19位朱氏名人画像立传。文笔洗炼,装帧古朴。在披屋里陈列着朱熹的书法珍品,龙威虎震,剑拔弩张,堪称一绝。

  东路建筑内摆设突出清书画才俊朱升。由挂有“风雅致远”匾额的门厅进入,依次为朱升的书房、卧室,案台放着《画庄归仙谱》、《最乐堂诗文》等稀世藏本。

  西附屋则是“白溪画庄”。国画、山水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在西厢房树立着一块方形大石碑,上面刻着“前言”,介绍了宗祠的名称、意义和作用。指出宗祠既是同族人供奉并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同族议事、娱乐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三面墙上则画像介绍朱氏先贤、孝子与烈女等。

  宗祠的东侧和后面是花园。草坪、盆景、修竹、翠柏,幽静、典雅。

  朱氏宗祠荟萃朱氏名人,彰显南宋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文化遗产积淀深厚,底蕴丰富,源远流长,是进行国粹文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理想场所,也是研究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整合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管理员朱铭华同志介绍,朱氏宗祠为长兴县八大旅游景点之一。不久,省县还将联手,再行扩建,精心打造长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