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丁姓网 > 丁氏宗祠 丁氏宗祠

續族譜序 (莱阳丁氏)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丁姓展区
吾中華民族有五千年之文明史,國人向來重視對自己歴史之回顧與反思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鍳可正衣冠,以古為鍳可知國之興替,以人為鍳可知己之得失。可見國人對歷史之重視。所以有“國有史、邑有誌、家有譜,事之鉅細其示不忘一也”之說。可謂:正是這世代之國史、邑誌、家譜記錄下人類社會發展之痕跡,留下了中華民族前進之腳印,積澱了厚重之東方文化底蘊。故而,寫史、留誌、續譜系為社會責任,不可不為。

         家庭乃社會之細胞,我國諸姓氏歴有修家譜之傳統,早在商代人們就開始修譜牒,有的傳至今日,己成為寶貴之史料。家譜是國史、邑誌之根須,更是民族歴史之見證與補充,它作為一部家族史記錄著一個家族發展、生息、繁衍無始無終之過程。吾中華民族雖皆根歸炎黃,但姓氏繁多,每一姓氏繁衍遷徙之記錄,就是很好的社會學與人口學資料;每一族譜所記之名人典籍軼事,就是很寶貴的歴史人物檔案,也是教育後人之生動教材。語雲:積之厚者流必光,息之深者達必亹。因此,慎思追遠,真實收集記錄家族發

展延繁及名人軼事,使木本水源按籍如在,雖世遠而人不湮雲,系研究社會德澤流芳之文化善舉。但在現代文明社會,續家譜務要摒棄封建宗族觀念,樹立新道德觀、社會觀,正視家譜之積極意義。

         今修譜閱譜之本意:其一,對家族群體有助於序昭穆、考世系、知淵源。對家庭有助於明世次、正家風、知嫡親、睦友鄰;對個人,知譜有助於效先祖之賢達,發奮勵誌,律己正身。作為家族一員,做人為要。為人父者,言不遜,身不正,上有辱祖宗,下愧對子孫。司馬光《康誥》稱:“學弗只服厥父事大傷厥孝心,於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謂之無惡大憝,蓋言不孝不慈其罪均也”,其意為父不慈(指不給子女作表率)與子不孝同過。反之為人子者,品不端,行不軌,乃不肖子孫,系姓氏之敗類。因此,修譜決非僅尋根明世。其宗在戒族人能自省自律、修身治家、振家興而運國昌,誌以彪炳千秋之功,為族人增榮。

         其二,修譜、閱譜可增強天下為公之人情博愛理念。家譜可作為家族之史料,但不能作為絕對的“血統藍本”。早在母系社會先祖從母為姓,因此“姓”字為“女、生”所成。延至父系社會女到男家,因姓氏相易後出現了以男為脈之譜牒,從科學觀點講,傳宗接代男女平等,母親養育之功遠勝於父。人的血統,父母各半,父血至孫只有四分之一,至曾孫又半。因此,從遺傳學講每姓氏都有許多別姓之血緣,以本譜為例,我團旺丁氏就與九十余個姓氏有婚緣之親,同樣,吾族之女嫁至別姓,諸胞姓亦有丁氏之血緣、因此有炎黃子孫皆同胞“血濃於水”之說。故爾,修譜決非倡導僅轄族內唯親,其旨在敦族人:天下善待我之人皆親,要以平等之心服務於天下人,這是人性、人情、人德之本。        

                                                                

         河祖星海、千流萬派仍歸一源,木本根蒂、千枝萬葉不離其宗。今考吾先祖遷居團旺五百載有余,人文蔚起,代有簪纓。團旺丁氏族譜載文亦三百余年,其間續譜概有十次之多。世人雲:國盛修誌,家興續譜,凡三十年則續,六十年必修。然自一九二八年續修後,(一九六二年冬,長者集十余人修譜將畢而因故未果幸此次續譜部分資料尚存,为今续谱之所据)至今已有七十余載未曾續修,迄今吾族之譜籍,所存僅兩部且支本不全(少七冊)。為免此史料有失,並使後人悉知故裏之人文沿革及丁氏淵源,本人借今太平盛世之澤惠,乘工作之余,查閱明史及萊陽縣誌清朝本、民國本,考訪海州(灌雲)、諸城(膠南)、日照等地丁氏之譜史所傳,對照團旺丁氏族譜傳本,訪詢長者遺老,重修吾丁氏族譜,歴時數載,其間多得長者憶敘,又得族弟愛卿助我入戶考錄,然因時間局促,史料不全,故漏誤難免,可望隨讀更正。因對遷外地定居者實難查考,望閱譜後自行填入,以系念故鄉親情。尤甚居臺灣或國外者,今僅可譜入鄉音原諱,尚不知兒孫幾何。故更望閱譜後悉位入之,以溯炎黃之根,尋華夏之情,思祖宗之恩。使家乘成為敦族人愛國、念鄉、思親、齊家、教子、育德光前浴後之經本。

         吾丁氏族譜原每部有手抄本十幾分冊,此次續修力將外遷胞支補入,為便於收藏及查閱,擬按規範體例補充資料,添撰“世系考錄”“先祖尊影”“丁氏探源”“世居地簡介”“家訓”“先祖世系表”“名人軼事”“先祖建生年事”等內容,重新輯纂鉛印精裝成一書,內含上下兩卷。上卷記一至十六世,下卷記十六世至二十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