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赵姓网 > 赵氏宗祠 赵氏宗祠

贵阳赵以炯墓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赵姓展区

赵以炯墓,在贵阳花溪青岩镇摆早村东状元坡,坐北向南,为圆形土墓。封土高1.7米,直径3米,墓碑为青石组砌的“五合式”,顶盖为“山”字形檐脊,主碑高1.6米,宽0.9米。额题“长发其祥”,圆石柱镌刻楹联一副:


“水秀山明,人文蔚起;龙盘虎踞,地道遐昌。”碑中刻“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原任翰林院修撰,广西提督学院显考赵公讳以炯,字仲莹大人之墓”“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年六月吉日”等字样。2003年10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赵以炯(1857—1906),字仲莹,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贵阳府贵筑县青岩镇团务总理赵国澍之次子。六岁丧父,年少时就读于青岩书院,自幼刻苦学习,十八岁入贵阳府学。清光绪五年(1879)举人,

十二年(1886)考取状元,大魁天下。他是云南、贵州两省的第一个文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十四年(1888)出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十七年(1891)出任广西省提督学政,二十一年(1895)任全国会试同考官。二十六年(1900)因母亲去
世回到青岩家中守孝,以后不再外出,曾主讲贵阳学古书院,又在家乡青岩办学。三十二年(1906)病逝于青岩。赵以炯的突出之处有二:一是状元及第、大魁天下,为桑梓争得荣誉;二是晚年从事教育,为家乡培养了人才。


光绪五年(1879年)赵以炯中乡试第十名,成为举人。以后仍继续在黄芷衡、莫芷 赵以炯书法作品升(庭芝)等指教下继续深造。光绪十二年(1886年),赵以炯和赵以煃进京参加会试,题目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赵以炯所作之文本房加批为"扬之高华,按之沈实,坚光切响,无懈或攻"。赵以炯在会试中成为进士,获得参加殿试的资格。在殿试中赵以炯获一甲第一名,大魁天下,成为状元。

赵以炯中状元后,云贵两省皆喜。明清状元大多出在江南地区,而于今第一位大魁天下的状元却是贵阳青岩的赵以炯,这对被人视为蛮荒之地的贵州来说,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使得人们对贵州文士刮目相看。时在京城任监察御史的贵阳人李端棻写下了一副楹联祝贺:"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喜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李端棻还为贵阳名胜之一的君子亭重修竣工题写一副楹联:"游钓记芳踪,重看莲沼波清,君子高风同仰止:秀灵钟间气,为报杏林春暖,状元及第正归来"。可见赵以炯中状元让黔人吐气扬眉.

从赵以炯苦读勤学的历程和坚韧不屈的性格可看出其以超人学识夺魁绝非偶然。孩童时的赵以炯所作"咏刺梨"一诗,就初现过人才华:"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赵以炯在光绪八年(1882年)和其堂侄赵沅香步行进京应试壬科进士落榜后,非但毫不气馁,却坚定了其"振奋放眼量"的信心。在返回青岩继续苦读时,有一日赵以炯在家中楼上自吟:"一上上到赵家楼,目击江翰气横秋。眼前若无三山堵,看破江南十二州。"可见其心怀远大抱负。赵以炯在保和殿参加殿试时,光绪帝出上联"东津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能为摘星汉?"赵以炯对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愿作探花郎。"此联对仗工整贴切,久久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