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曾姓网 > 曾氏宗祠 曾氏宗祠

福建省福州市曾氏祠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曾姓展区

曾氏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 在山西麓庵边角,祀宋曾文定公巩,袝祀明南京御史侯官曾熙丙、字用晦,洪塘人,详《郡志》及《闽会水利故》。

熙丙孙曾灿垣。字惟闇,崇祯癸酉举人,曾廷龙子,著有《即庵诗存》、《即庵游草》。国朝宁夏道入祀乡贤侯官曾大升、字惟佐,又字二改。顺治甲午举人,历官宁夏道,著有《四书集解》、《大易启蒙》、《依隐堂诗文集》,诗见《闽诗传》、《闽诗选》、《国朝全闽诗录》,详《郡志》人物传。浙江孝丰县侯官曾奋春、字为雷,乾隆丙午举人,著有《纫兰堂诗钞》,诗见《国朝全闽诗录》。江西义宁州知州闽县曾晖春。字霁峰,嘉庆辛酉进士,道光乙未科,亲见五子登科。

福州市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东南沿海重要都市,海峡西岸经济区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国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2013、2014连续两年被《第一财经周刊》评为新一线城市。福州具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福州不仅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而且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全市常住人口为728万人(含平潭,截止2012年),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福建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重要都市、海西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是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名称来源

福州,别称榕城、三山、左海、冶城、闽都,简称“榕”,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东南沿海重要都市,海峡西岸经济区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国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曾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的美称。

“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郡西北有座福山的缘故,而改原闽州都督府为福州都督府。但福山到底在哪里至21世纪尚无定论,清代乾隆年间刻印的《福州府志》指出长乐的董奉山旧名福山,但因董奉山位置并不在福州城西北,有人便认为福山是福州西北的莲花山(又名永福山),还有人认为福山可能是福州西郊的保福山。

历史上,尤其在宋代以前,福州的名字曾经历过多次变迁。福州最初为公元前202年建立的闽越国的都城冶,又称东冶。 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设冶县。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冶县改为侯官县。 

在西方文献中的名称

自1980年代末以来,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比较普遍以Fuzhou来作为“福州”名称的拼写,这一拼法转写自汉语拼音的Fúzhōu,即汉语普通话中“福州”的发音。此前,“福州”的名称在西方文献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拼写方式。

13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福州写作Fugiu,这种拼写可能来自当时的官话。

明末的荷兰人从福州话借音,将“福州”拼成Hocsieu,这一拼法还有Hockzieuw,Hoksieu,Hochsieu等多种变体,法文中则拼写为Hoksyeu。同样采用福州话中的读音,英语中曾将“福州”写为Hokchew、Hockchew、Hokchue、Hokchiu、Hokcheu等,其中如Hokchew、Hockchew在东南亚的华人社群中至今仍有使用。

16世纪的一些西班牙的历史学家(如贡萨列斯·德·门多萨等人)曾将福州拼写成西班牙文的Aucheo或Ucheo。此外,19世纪末福州平话字和闽南语白话字发明之后,也有用Hok-CIU来拼写“福州”的例子。

英语文献中使用汉语官话发音转译的“福州”的写法还有foochow、Fuchow、Fuhchau、Fuhchoo、Fou-chou、Fou-chou-fou等,法文中则用Fou-Tchéou,德文中则用Futschau。19世纪末Foochow、Fuchow和Fuhchau的用法并存,但Foochow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的词汇,并且一直沿用至中国推广以汉语拼音拼写地名的规则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