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禹姓网 > 禹氏宗祠 禹氏宗祠

重庆市双江古镇禹王宫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禹姓展区

禹王宫 (重庆双江古镇禹王宫) 禹王宫座落在双江北街,坐西面东,为清初砖木结构古建筑。占地12216平方米,建筑面积2556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是重庆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戏楼之一。 中文名称 双江北街 出土地点重庆市 所属年代 清初 禹王宫座落在双江北街,坐西面东,为清初砖木结构古建筑。占地12216平方米,建筑面积2556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是重庆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戏楼之一。 走进北街,一座巍峨壮观,朴实无华的青砖牌坊,首先映入眼帘。正门是由四块峡石作枋,门楣以上全是刻镂有20多台戏目的青砖砌成。玲珑剔透,堪称佳作。上有竖书的“禹庙”两个楷书大字。中有本县玉溪镇王仁树横书正楷“明德远矣”4个遒劲庄重的大字。正山门及两侧门各有长联l副,系南溪县著名书法家包弼臣所书。除“禹庙”两字外,其余均用杂色碎磁片镶嵌。 禹王宫又称作湖广会馆,有200多年的历史。旧时会馆多兼有同乡会,商会,客票和聚会娱乐功能,戏台是不可少。禹王宫的戏台建造十分考究,飞檐翘角,琉璃简瓦,气派华丽,戏台两厢“耳楼”的雕花栏杆视线开阔,凭栏而坐观赏戏曲,形似今日剧院的包间。颇具特色的是禹王宫戏台及两厢戏楼,雕梁画柱,工艺精细;戏台为筒瓦硫璃悬山式建筑。原戏台台口吊沿上缕刻有戏曲曲目2 4组,近100个戏曲人物塑像,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两道半园形“马门”上,“出将”、“入相”2匾彩绘金字,熠熠生辉。堂口两旁各有园柱l根,柱上曾镌刻有一副行书楹联“优孟衣冠真是假,梨园子弟旧翻新”。对仗工稳,凝练简洁地点出了戏剧舞台的特点。戏台正中上方悬挂有一块黑漆鎏金的匾额,横写“响遏行云”4个草书大字,超逸奔放,姿态横生,匾对均系三台县举人书法家左攀龙所书,与对联相映成趣,为戏台增色不少,当时有人戏谑地读为“跑过二堂”(因草书与4字形似),成为一时笑谈。难怪重庆电视台拍摄电视连续剧《凌汤元》也要选在这里拍戏。 戏台对面大厅檐下悬有“声教讫于四海”横书长匾一块。厅内两旁各有耳房一间,房门上及大厅中央悬有外地各界赠送的大匾5块,其一为“铸鼎象物”,另一为“楚蜀同源”,均出自当地名家手笔。 正殿中央悬挂有本镇“杨三泰”所赠金底黑字“二水安澜”大匾一块,也是包弼臣所书。两侧有一长联,系本镇硕彦杨稚鲁的挚友、射洪县僧人李雨笙所撰并书。 可惜楹联,横匾及台口的缕空浮雕均毁于十年浩劫中。牌坊年久失修,成了危险建筑,已予1988年上年拆除改建,只留下峡石正门尚可辩识。 禹王宫曾是民国初年双江革命党以及后来中国共产党地方基层组织开展重要革命活动的阵地。1917年,杨宝民在双江发动护法起义,成立“四川靖国军川北司令部”,反对向北洋军阀政府投怀送抱的四川督军刘存厚,其司令部便设于此。1938年,中共川东临委派来一支乡村女服务队到双江宣传抗日救国和发展党的组织,也在禹王宫。 禹王宫虽经历史沧桑而留下斑驳烙印,依然高大恢宏,古朴苍雄,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走进这古民居,恍若走进时间隧道,让你感叹这历史文化的悠久与多彩。禹王宫正在维修中,预计2015年年底能向游客再次开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