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羊姓网 > 羊氏宗祠 羊氏宗祠

羊氏颂铭 一《羊公碑》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羊姓展区
全题称《晋故使持节侍中太傅矩平成侯羊公碑》,晋·李兴撰,刻立于西晋永兴年间。其碑记羊祜居朝出镇,德高行恭、泽被江汉之勋业;及其卒后故吏高文、奚廉共揭贞石,刊勒盛轨之事。  

按:碑文作者李兴,字隽石,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任镇南将军刘弘参军。晋永兴间刘弘为荆州刺史,因弘初为羊祜参军,故莅郡后命李兴撰此碑记,刻立于岘山羊祜祠前。《晋书》卷八八《孝友传》中称李兴“在弘府,弘立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兴俱为之文,甚有辞理”。后碣即指此文。李兴碑中所记羊祜生平事迹,颇为详备,可与《晋书·羊祜传》相互印证。  

先是羊祜卒时,襄阳父老于祜旧游处建碑立庙,《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中记:“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李兴所撰《羊公碑》刻立后,为时人所推重,遂将“堕泪碑”之名移贯此石。  

“堕泪碑”传至南齐时,一度遭到毁弃。据《南齐书·张敬儿传》载,军阀张敬儿据襄阳时,“欲移羊叔子堕泪碑,于其处立台,纲纪谏曰:‘羊太傅遗德,不宜迁动。’敬儿曰:‘太傅是谁?我不识也。”,“堕泪碑”可能在此时被毁。但过了不久,即南梁大同十年(544),“堕泪碑”又被重新竖立。并由刘之遴撰文,记重立始末,刘灵正书丹,刻于碑阴。这便是《金石录》中所著录的《梁重立羊祜碑》。宋人《集古后录》记述此碑云:“羊公‘堕泪碑’,不著撰人名氏,《襄阳耆旧录》谓李兴初撰也。梁大同十年雍州刺史以故碑阙落,命别驾从事刘伯雄撰模立此本。碑一丈一尺。”《隋书·艺文志》总集类有“《羊祜堕泪碑》一卷”,或即指此碑本。梁碑传至唐代佚失,时人李景逊重立此碑,事见《舆地碑目》。五代或宋初,岘山羊祜“堕泪碑”再次被毁,宋人《集古后录》已称碑“今不存矣”。宋景佑间,晏肃重立此碑。后复佚,元人杨廷臣再镌石立于旧址。尔后又毁于兵燹。直至明弘治四年(1491)方被重新刻立,碑文仍用李兴《羊公碑》之辞。  

《羊公碑》明重刻之石今已不存。其文录存于《全晋文》卷七十、〔乾隆〕《湖广通志》卷一—二、《襄阳府志》卷九五、《襄阳金石略》卷三、《下荆南道志》卷二四等书中,均系据明弘治碑拓著录。[2]  

二《故太傅羊祜碑》  

晋·孙楚撰,约刻立于咸宁四年(278)[3]。其碑称颂羊祜运筹灭吴之际,虽精研军政,然兼立学校,收教化士民之功;谓其“虽泮宫之诵鲁侯,菁莪之美育才,无以过也”。  

按:碑作者孙楚(220?—293),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初任镇东参军,惠帝时历官冯翊太守。能诗赋,后人辑有《孙冯翊集》。  

《故太傅羊祜碑》原石久佚,碑址亦无考。其碑文录存于《全晋文》卷六十及〔嘉靖〕《莱芜县志》卷七、〔乾隆〕《新泰县志》卷十八,篇名又题为《题羊太傅碑铭》。[4]  

三《晋太傅羊祜碑》  

晋·佚名撰,刻立于西晋时期。《水经注》卷二八《沔水》记载:“(襄阳)城南门道东有三碑:一碑是《晋太傅羊祜碑》,一碑是《镇南将军杜预碑》,一碑是《安南将军刘俨碑》,并是学生所立。”《水经注疏》于此考释云:“(熊)会贞按:羊祜、杜预皆镇襄阳,……故学生俱为立碑,而俨不见于史传。此三碑欧阳(指欧阳修《集古录》)皆不著录,盖已佚。”[5] 《晋太傅羊祜碑》原石久佚,其碑文未见典册录存。或有可能即孙楚《故太傅羊祜碑》,待考。  

四《羊侯祠石幢题刻》  

宋·王洙等撰,刻立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题刻分为两部分,一段为《襄阳复羊侯祠帖》,系庆历七年襄阳太守王洙奏请复建岘山羊侯祠之往复公文;一段为《岘山诗》,系王洙所作复建羊侯祠诗及时人唱和之作,作者凡十六人。按:王洙(997—1057),字原叔,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举进士,累迁至翰林学士。著有《易传》等书。《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羊侯祠石幢》原立于湖北襄阳岘山羊侯祠内,清末尚存,今佚。碑文录存于《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