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喻姓网 > 喻氏宗祠 喻氏宗祠

家训、家风永流传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喻姓展区
家训、家风永流传

编者按:《中华喻氏通谱》出版问世,得到各地有识之士的肯定,而《江津史志文化丛书》编辑部任家声的一篇文章更说明了《中华喻氏通谱》 是一座文化光彩大厦,带给族人以亲情温暖,传递给社会以前行力量,其人文高标可供后人赶超。原文转载如下:      

荣华集团主编的《中华喻氏通谱》出版问世,可喜可贺。《通谱》渊博而厚重,堪称华夏一流。荣华集团默默无闻地编出这样的鸿篇巨制,其低调、务实、严谨、高效的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编修过程倾注了喻贵祥董事长及他率领的修谱团队的大量心血,这恐怕只有参加过史志编修的文史工作者方能领略体会。此项成果的深远意义,不亚于建几座楼盘,挣几桶黄金。

喻贵祥先生是江津早期房地产开发的精英,在新世纪到来之前,就在滨江路西段地带建起了A、B、C三栋,共20多万平米的荣华光彩大厦。这座集酒店、娱乐、商住、宾馆为一体的大厦,是经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入城的迎宾大厦,一度成为江津城区的地标型建筑。喻贵祥和他的企业由此声名鹊起,受到重庆和江津领导的高度赞扬,并作为拔尖的民营企业加以培育。1998年,我在担任《江津经济论坛》总编时,选定荣华光彩大厦照片做封面,并刊发“从燕尾山走来的企业家”一文,以示对他的事迹的肯定。后来荣华集团历经风雨,奋勇前行。现在才知道,喻总向外拓展,转战南北,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带领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其业绩可圈可点。令人欣喜地是,喻先生在完成企业领导班子的交接转换之时,又以编修族谱为突破口和切入点,聚集人才,打造企业文化,再添集团光彩。《中华喻氏通谱》的出版,称得上是建起又一座文化光彩大厦,带给族人以亲情温暖,传递给社会以前行力量,其人文高标可供后人赶超。大道无垠,这位企业家还在励精图治,续写新的光彩人生。

  与《中华喻氏通谱》同时问世的《族谱编修谭》(喻汉文著),是指导族谱编修的一本好书,称得上是《中华喻氏通谱》的姊妹篇。时值盛世,编史、修志、续谱、立传已成时尚。可惜指导修谱的著作太少。《族谱编修谭》的出版,恰恰填补了一项空白,可供修谱人员借鉴。一版印数太少,有些遗憾。笔者建议由江津史志文化研究会列入编辑程序,组织再版,增加《中华喻氏通谱》的编修成果和经验,上报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组织公开发行。江津史志文化研究会是一个可借助的平台。《中华喻氏通谱》亦可送两套给区档案局,待江津区地方志展览馆建成后做为馆藏精品,简介其主编者照片和简历,永久展出。

此外,在编修族谱中,除了记载世系的承续、演变之外,可否记载一些家训、家规、家风的典型,体现新时期的修谱特色,以传后世。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血缘关系的民族,家训、家风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中国自古重视教育。《礼记·学记》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古代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由政府负责,首都有国学(后来称国子监),乡有乡校,州有州学,教育网络遍布天下,负责对从基层选拔上来的精英进行经典教育。家庭教育则由民众自我完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健康,社会肌体就正常。治国平天下,必须从家庭做起。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与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家国情怀。父母生育了孩子,将他抚养成人,并对其未来的人生负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子女影响最大的老师。《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子女的成长有赖于教育。中国历史上,存续最长的是殷商与周,前者三十一王,存续近600年,后者三十九王,存续800余年。与之适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二世而亡,存续仅30多年。意味深长的是,当时的思想家把“殷周有道之长”与“秦无道之暴”(短促、暴亡)的缘由归结为对太子的教育。读《大戴礼记》可知,周人对太子的教育分为婴儿、孩提、少年、弱冠等几个阶段,进行严格的德性品行教育,要求他成为万民的楷模。而秦对太子的教育则违背道德,反对礼义辞让,教之以告发、刑罚、杀戮,此后太子自然成为无道昏君,一朝暴亡。         南北朝时期,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问世。作者颜之推是孔子高足颜渊的后代,身逢乱世,“三为亡国之人”,备受艰辛。目睹许多家庭一夜暴兴、一朝暴亡、大起大落的场景,深感有责任为家族垂范立训,以“整齐门内,提携子孙”,于是结合自己的生平见闻,纵论治家、为人、治学之道,还谈及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如何和睦相处。《颜氏家训》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家训之祖”。此后,各种家训得以传承,史上有《朱柏庐治家格言》、司马光的《家范》和《书仪》、朱熹的《朱子家训》等等。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实则是伟大的家训留下的忠心爱国、报效国家的情怀。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留下铿锵的人生格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教育儿孙还有著名的“十无益”的家训:“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为富不仁,積聚无益;劫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恶驕奢,仕途无益。” 谆谆教导儿孙铭记:“子孙若如我,要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在中华民族的家训、家风文化中独树一帜。告诫人们,财富的传承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人格、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淡泊明志并不是有识之士自慰之词,而是人们完善自我、从容淡定的人生格言。正因为如此,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名言,成为历代志士仁人的立业立品的座右铭。

家训源于民间,根植于民间。家训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作为思想核心,以修身做人作为立身之本,秉持与人为善、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格守孝道、和睦邻里等作为基本美德,用自我教育的形式 ,家训、家风,雅俗共赏,言之有理,老百姓都能背诵书中的名言警句,为后人推崇并效仿。家训、家风如涓涓溪流,滋养心田,又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经过数代传承,即可形成优良的门风。家训培育出道德典范,代代延续。良好的家训、家风,培育出代代英才。而良知泯灭、道德缺失,往往萌生出罪孽。在现实生活中,江津就出现过有的企业家从“一夜暴富”,走向“一朝暴亡”的事例,究其原因,不能只归咎于企业资金链断裂,更主要的是经营者本身人格品行存在严重问题,或因诚信缺失,或蒙骗欺诈,严重者身陷牢狱之灾。

良好的家训、家风的传承,解决了全社会的文化认同,既夯实了家庭成员未来发展的根基,又奠定了全民族共同的道德基础。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为国人定制了社会公德、公民道德的准绳,是全民族共同遵循的最好训词。当前,上下都在热议如何解决道德缺失、价值观偏离,倡导正能量的问题,如果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都从从家训、家风做起,洗涤心灵,净化风气,整个社会就多么美好!在编修族谱中记下家训、家风之典范,赋予当今族谱的时代特点,这对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江津史志文化丛书》编辑部   任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