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应姓网 > 应氏宗祠 应氏宗祠

考古人员三探古应国墓地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应姓展区
考古人员三探古应国墓地

(平顶山日报记者 卢晓兵撰写)2007年2月,为配合我市新城区建设,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我市文物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开始第三次对应国墓地遗址进行大规模抢救性发掘。目前,考古人员已探明古墓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对裸露在表土层的部分古墓进行了认定与清理。

据市文物局文物工作队副队长孙清远介绍,为配合新城区纬一路的扩建工程,从本月6日起,市文物局便开始了勘探工作,我市考古人员已进驻扩建工地,开始对应国墓地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阳岭东侧虽有一些裸露的墓地,但经过勘探发现墓地主要部分在应国墓地遗址阳岭西侧。如天气情况理想,农历正月初五前后发掘工作将会有所进展。

应国墓地位于新华区阳镇北村西的一条南北向土岭——阳岭上,长2400米,东西宽约100米,高出周围地面近10米,南濒白龟山水库,西邻应河,与应山隔河相望,北接平鲁公路。应国墓地是一处以两周时期应国贵族与楚国贵族墓葬为主的大型墓葬区,其上还分布有两汉时期的平民墓葬,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村民在水利建设和生产建设中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经专家考证为西周时期的应国青铜器,从而确认该土岭为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应国的贵族墓葬群。从1989年开始,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市文物管理局(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成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葬300余座,其中两周时期的贵族墓葬60余座,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青铜器、玉器、陶瓷等。不少青铜器上铸有铭文,对研究两周时期应国、楚国等诸侯国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鉴于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该墓地199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应国墓地从西周早期至东汉时期一直在被沿用,长达千年,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从西周早期到东汉时期的考古学标准,为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尺,对研究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转自:平顶山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