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埔袁氏宗祠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袁姓展区
岳埔袁氏宗祠位于石滩镇岳埔村塘面社,仍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石刻灰塑精雕细刻,木雕精致细腻,壁画精美,具有较大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据岳埔村退休老干部袁姚广介绍,岳埔袁氏宗祠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乾隆年间重修。该祠坐北朝南稍偏东,三间三进,总面阔13米,总进深32米,占地面积416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路灰简瓦,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青砖石脚。封檐板、梁架上施精致木雕。墙楣遍施彩色壁画,红砂岩条石及灰砂三合土铺地。头门灰塑博古脊,中堂、后堂灰塑龙船脊,正脊饰施陶塑鳌鱼。墀头上部饰红砂岩石浮雕。中堂为“思成堂”,两檐柱,四金柱,后金柱间有木雕隔扇,上悬挂“思成堂”木横匾。
追溯岳埔袁氏宗祠的历史,就离不开当地家喻户晓的一个与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有关的传说。岳埔村党支部副书记袁乃恩告诉记者,袁崇焕童年住在东莞石碣,与岳埔村一江之隔。袁崇焕童年时家乡曾遭水灾,粮食失收,随后跟随父亲到岳埔探亲,后在亲戚的相劝下留下,期间深受亲戚的优厚款待,因此袁崇焕对岳埔村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后来袁崇焕功成名就官升兵部尚书,没忘当年所受之恩惠,因身处东北前线与清兵作战不能抽身,特派人带来白银和图纸修建了岳埔宗祠。
岳埔村地处增城市石滩镇的最南端,三面临水,东邻增江,西临西福河,南临东江,与东莞隔江相望。河网纵横,增江河和西福河均于该村境内汇入东江。辖岳埔、洲水、向西、六村、七村等5个经济合作社,社员约5600人。全村共有国土面积8160亩,其中耕地面积3850亩,是我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比较完整的水乡生态村之一。
据民间传说,岳埔村旧称“鳄潭埔村”。有关岳埔村名的由来,该村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首名谣:“鳄潭三埔乌云洲,云枕罗浮甚担忧;大小官员无话份,摸螺挖蚬度春秋”。这首民谣,不仅说明了岳埔村旧称“鳄潭埔”,更是旧时岳埔村民与世无争、过着摸螺挖蚬的平静生活的真实写照。岳埔村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内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古庙宇、古民居、古侨、古树和古街巷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岳埔袁氏宗祠、袁华照(袁虾九)故居、北帝庙、西湾桥、大仁塘和官海口等。走进岳埔村,随处可见麻石铺砌的街巷,小桥流水,与倚着河涌而建的民宅交相辉映。古树参天的绿荫深处,河涌蜿蜒迂回,庄重的祠堂规整有序,造型各异的小桥横枕水上,古宅民居述说着岁月的沧桑。避开大都市的喧闹来到岳埔,回归大自然;走进果林,领略广府水乡的宁静和悠闲;漫步深巷,享受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