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袁姓网 > 袁氏宗祠 袁氏宗祠

姜山镇袁家祠堂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袁姓展区
姜山镇袁家祠堂建于清代,位于现今的宁波市鄞州姜山镇同三村。

姜山镇位于宁波市鄞州新城区南部,东连云龙镇、横溪镇,南接奉化市,西倚奉化江,北靠首南街道。交通便捷,距宁波市区8千米,离鄞州新城区4千米。

姜山历史悠久,素有“鄞南重镇”之称,是鄞州区传统工业强镇和农业大镇,也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省级中心镇、全国财政收入百强镇、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综合实力位居鄞州区前列。2014年入围全国重点镇。[1]

鄞地得名古远,鄞地置“县”始于从秦始皇时代。

夏商朝时期,整个鄞地属于“东夷之地”,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鄞地尚属于未开发之地。鄞地,春秋时期属于越国,战国中期属于楚国。秦灭楚国后,鄞地归秦国所有,秦始皇25年,即公元前222年,也就是秦统一全国的前一年,秦政府下令在今鄞地设置了三个县,即鄞县、鄮县和句章县,属会稽郡。鄞县的县境约为今鄞州区南部一带,余姚南部一部分,以及今奉化、宁海、象山的的全部面积,县治设在今奉化境内的白杜。

隋朝时,据《隋书•地理志》记载:“平陈,并余姚、鄞、鄮三县入句章。”隋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后,句章属吴州辖,县治小溪镇(今鄞江镇)。隋炀帝大业元年(605)改吴州为越州,句章属越州。大业三年(607)改越州为会稽郡,句章隶会稽郡。此时句章县境极为广阔,相当于如今宁波、舟山两大市总和。本地属句章县辖下。

唐朝时,武德四年(621),句章县升格为州,名鄞州。据《新唐书• 地理志》载:“武德八年,鄞州废,更置鄮县,隶越州。”即唐武德八年(625)废句章县改鄮县,县境略小于隋时的句章。开元二十六年(738),分鄮县为慈溪、奉化、翁山(今舟山)、鄮四县,隶属明州,本地为鄮县辖下。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改鄮县为鄞县,属吴越国明州望海军。

宋朝,据《宋史•宁宗纪》记载,自北宋至南宋中叶鄞县属明州,南宋后期属庆元府。

元朝时改府为路,鄞县归属庆元路,本地属庆元路鄞县辖下。

鄞州区姜山镇同三村地处鄞奉交界处,位于姜山镇最南面,下辖清河桥、东张、东李三个行政村,拥有耕地3420亩,山林1050亩,总户数929户,总人口2103人,外来流动人口151人,党员60人,村民代表63人,农业人口1969人,目前拥有个私企业32家。村集体年可用资金27余万,为区级贫困村。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带领全村村民奋发图强,创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大力开展村庄建设,取得了取得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先后获得浙江省“双学双比”科技示范基地、宁波市“十五”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残疾人种养业扶贫示范基地、宁波市科普示范村、鄞州区先进基础党组织、民主法治示范村、文明村、“和美家园”达标村等荣誉称号。

祠堂原名“亲序堂”,分门楼、大厅两进。通进深35.80米,建筑面积约749.09平方米。门楼建筑为三开间牌楼式样,重檐硬山顶,中间明间高出于两旁次间,屋脊有龙云吻兽。檐下横枋间置有斗拱装饰。外柱牛腿,浮雕刻花精致华丽,整个门楼显得壮丽宏伟。后进大厅为五开间,重檐翘角。厅前两侧有重檐厢楼,楼前设置葵龙木栅栏,颇具气派。在祠堂右厢房内,立有清代道光、咸丰间石碑两块。  

      袁家祠堂建筑风格别致,在我区尚属罕见,对研究清代建筑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