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余姓网 > 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

鄂城余国柱墓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余姓展区
余国柱墓为清代古墓葬,位于鄂城区花湖镇华山村金陈阮湾湾中陈克�家房屋西北边,面积12平方米,呈南北向,保存完好。据《中国名人大辞典》载:“余国柱,大冶县人,为清顺治进士,康熙年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大冶县志》载:“余国柱墓在流水里华山下”,即今花湖镇金陈阮湾内。这是一座碗墓葬,其中一部分碗早年已挖毁,还有一部分仍保存在墓内,墓葬表面上看不出封土及任何迹象,仅从墓前保存完整的墓碑来确定其墓葬方位。墓碑铭文为:“武英殿大学士余俭芦府君之墓”。从此墓及向四周各延伸50米为保护范围。2003年11月4日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东方山弘化禅寺山门上,镌刻在青砖上的“三楚第一山”五个大字,为清代大学士余国柱所书。

  余国柱为何称东方山为“三楚第一山”呢?余炳贤介绍,1683年,余国柱在江苏任巡抚时,湖北大冶老家修好了县志,县令陈帮寄派人找到余国柱,希望他为县志写一篇序文。对于家乡的请求,余国柱满心喜欢,欣然应允。当夜便通读县志送审本,3天后写好序文交给县丞带回家乡。

  大冶县志很快付印了,余得知后,日夜兼程回到家乡。陈县令通知一些富绅、文士等盛情款待余国柱。余的同窗好友周士皇闻讯后,前来会友,一番盛情之后,他们决定畅游东方山美景。

  游览之处,余国柱兴致极高,见一景就吟一首七律,寺院慧悟和圆庆法师陪同,并提笔记之,一共记下8首诗:《禅关月涌》、《道洞云停》、《灵泉锡卓》、《仙履日暄》、《青松倒插》、《白莲频开》、《铁牛懈卧》、《石舫高撑》。游览完毕,用过斋饭,慧悟法师请余国柱为东方山题字纪念,余不假思索,接过圆庆法师毛笔,挥毫泼墨便写下了“三楚第一山”五个大字。字迹挺拔俊秀,慧悟法师合掌致谢。 谁知,周士皇不高兴,他说,三楚名山多的是,把东方山称作“三楚第一山”是不是太夸张了?他说自己家乡的西山才堪称“三楚第一山”。于是,二人争得脸红脖子粗。

     余国柱说,东方山不仅景美物丰,还是天下闻名的佛教道场。这里物产丰富,埋藏了十多种金属矿产,就像一个聚宝盆,在大清国也是少见的。有谚语“走尽天下,好不过东方山下”,余国柱引经据典加以佐证,一席话,如数家珍。周士皇虽嘴中不服,但心里早就臣服了,建议将余国柱的题字放在弘化禅寺山门之上。

余国柱在朝为官36年:前32年清正廉明,励精图治,为大清王朝立下不朽功勋;后4年在执行朝廷大政方针时,结党纳贿,参与明珠朋党倾轧,最后被罢官思过,发送家乡病终。

  余国柱为什么从一个清廉的干吏,仅仅在后4年之中毁了自己一生的清明呢?余炳贤认为,这得从清代内部的政治斗争说起。当时,索额图是康熙大帝左右的重臣,但此人专权贪贿,攫取巨大财富。当时,满洲正黄旗人明珠,权势仅次于索额图,结纳党羽,形成又一个专权贪赂的官僚集团和政治势力。

  1679年7月,京师地震,左都御史魏象枢上疏弹劾索额图、明珠受贿徇私。次年,索额图因病请解任,明珠一党由此更加专擅。明珠党中,汉官余国柱是仅次于明珠的要员,被指为“余秦桧”。

  康熙帝渐觉明珠一党奸恶贪赂。1687年12月,御史陈紫芝参劾明珠党的湖广巡抚张汧,“莅任未久,黩货多端”,“甚至汉口市肆招牌,亦指数派钱”。张汧被革职拿问。康熙帝下谕:“科道职在纠参。张汧贪婪,无人敢言。陈紫芝独能参劾,甚为可嘉。”

  新任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帝密奏:“官已被明珠、余国柱卖完。”康熙帝询问供职南书房的钱塘文士高士奇。高士奇原为明珠所荐引,也说明珠党贪婪。康熙帝问:“为何无人劾奏?”士奇答:“人谁不畏死?”康熙帝说:“他们的势力还能重于四辅臣(指鳌拜等)么?我要除去即可去,有什么可怕!”士奇说:“皇上作主,还有什么不能除去!”

  高士奇与左都御史徐乾学密谋参奏,由佥都御史郭琇奏呈。据传,参奏之稿事先都曾呈康熙帝,请加改定。康熙二十七年正月,郭琇疏上,弹劾明珠、余国柱“植党类以树私,窃威福以惑众”,列举罪行八款,并说“汉人之总揽者,则余国柱,结为死党,寄以腹心”,“督抚藩臬缺出,余国柱等无不辗转贩鬻”,“是以督抚等官遇事朘剥,小民重困”(蒋氏《东华录》卷十四)。

  二月,康熙帝召集内阁大臣,说朝中大臣,三五成群,互相交结,徇庇同党,图取货赂,作弊营私。种种情状,确知已久。“廷议如此,国是何凭?”将勒德洪、明珠革去大学士,交领侍卫内大臣酌用。李之芳致休回籍,余国柱革职,佛伦等解任(《圣祖实录》卷一三三)。

  内阁三殿满汉大学士当时共有5人,勒、明、李、余4人同时被革,是清朝中枢一次重大的变动。1688年,明珠党败后,清重新组成了新的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