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舜帝庙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姚姓展区
从偃师首阳山的四周,远远地都能看到山顶上有几间建筑,那就是舜帝庙。
舜帝是历史上“五帝”的最后一位,年代约在公元前22世纪末至前21世纪初。五帝之一的尧年老时,看儿子丹朱不肖,就四处寻访天下的贤人,以禅让传位,后来在历山(今山西雷首山)遇到了耕地的舜。据传,舜生在妫水(今山西永济县南),是瞎子瞽(眼瞎)叟的儿子,姓姚,因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眼瞳,故名重华。舜出生不久,母亲去世,瞽叟又娶妻并生子“象”。后母和弟弟象待舜都很刻薄,但舜仍真诚孝敬父母,故孝名远扬。旧时所讲“二十四孝”的第一孝“孝感天地”,说的就是舜。尧得知舜的美名,就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又叫九个儿子和舜一块生活,来验证舜的为人和才干。后来后母和象多次陷害舜,都被舜化解躲过,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干,尧就把帝位传给了舜。舜作国君几十年,也像尧一样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其中包括命令大禹治服了水灾。后来,舜也没把王位传给只知道唱歌跳舞的儿子商均,而是传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
据传,后人为纪念舜,曾在首阳山南山下盖起一座舜帝庙,前有山门,后有大殿,香火很盛。忽一日晨,山下各家的耕牛都是通身大汗淋漓,犹如刚刚卸犁,牛犄角上且挂有铜钱。众人正不解时,有人猛然发现首阳山巅,一夜之间竟突起一座庙宇,回瞧山下的舜帝庙,殿房都不翼而飞,仅余前边山门孤单地立着。大家恍然明白,昨晚是神仙借各家的耕牛去拉庙高迁了,直到鸡报晓时,还没拉完,就把这山门遗在了这里,现在偃师城关镇的山门村,就是因在山门处而名。
当时的舜帝庙多大呢?有谚为据:房水前坡流入洛河,后坡流入黄河;好马跑不出山门,好雕飞不上三圈。当时的庙是琉璃瓦顶,远看金光灿烂,辉煌引人。
现今的建筑是近年重建,红砖青瓦,大小不同的三间房共有六七座,供有舜帝、无极老母等塑像。庙坐北朝南,前为峭壁,东北边坡缓,西边异峰突起处,便是伯夷叔齐墓,再西依次可眺几个山头上的薄太后庙、奶奶庙、祖师庙等,结构大同小异。
舜,姚姓,名重华,有虞氏,虞朝第3任帝,史称虞舜。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欢兜和三苗等四人。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史记》说舜是“冀州之人”,唐代张守节特别指出:“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似认为舜是河东县人。唐代蒲州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市,治所在今蒲州镇。孟子认为舜是东夷人。《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
由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隶定的 清华简《保训》篇是文王留给武王的遗嘱。从《保训》篇记载舜“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既得中”等出土新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考证舜帝为大易的重卦之人(由八卦到六十四卦发展,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并提出了包括舜帝在内的“五圣同揆说”,认为五圣所揆为阴阳、三才观。孔子老而好易,为易作传,传承发展了舜帝的中道思想,大易有揆有宗。易宗是:乾坤一元,阴阳相倚,终始兴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数理比翼。儒家思想的源头在舜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