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杨姓网 > 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

宗祠陵园-天池坝杨氏宗祠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杨姓展区
天池坝杨氏宗祠西岸约500米的民居群中,始建于清代乾隆42年(公元1777年),因杨始人中进士而建立。

这座清代建筑,面积达900多平方米,由大门、戏楼、前厅、厢房正房及花园组成。牌楼式的大门,用高浮雕手法雕刻着“群仙拱寿”;像吊脚楼一样的戏楼,为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前厅和厢房,是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屋面用小青瓦铺就;砖砌的围墙,采用一陡一丁、中间夹空的砌筑方式,砖间用白灰浆勾缝。

  

  杨宗祠建筑布局具有清代以来祠堂建筑布局的普遍性,建筑采用砖、石、木等材料构建而成,牌楼式正门建筑体量大,雕刻、绘画精美,正房枋及走马窗上的彩画是我省保存数量不多见的民间彩画实物,是研究四川地区民间彩画题材、技法等的重要实物资料,并对研究当地的移民和宗族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天池坝杨宗祠中的古井,至今完好,井边的红色“雅石”已被磨出坑,可见来取水者众多。祠堂占地2230平方米,是一座复四合院木结构建筑,牌楼式大门后为一座戏楼,与正堂、西厢结合,布局严整。两边的耳门,左边一个是用白石砌成,右边则用红色雅石砌成,红白二门:白征杨家文武双全,红白两道均为冠。

 

   该祠西北向东南,与乐山大佛隔江相望,风水极佳。据传,此地为中国密教第六代祖师柳本尊的修炼所在地,方志云:“天池院有观音化柳本尊,门前有一进,曾剜一眼舍于井中,俗人目盲,取水洗立即愈”。

 

     在此古宅大院中,充满了奇闻异事。祠内有建祠时种植的古树金桂,每年花开三次,香飘天池,还有古树楠桢,参天之态。在这大院中的各房间内,不管是有无人居住,都没有蜘蛛踪迹,多少年来均如此,当然蚊虫也很少见。在河西有些老宅无蚊虫,但无蜘蛛者,则是杨宗祠之独有。

  

  在天池坝祠堂办学以来,学生中近视眼极少见,但离开学校去别处就读后,则开始出现近...

  

     杨宗祠位于五通桥区冠英镇天池村8组,属于老木孔枢纽工程淹没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杨宗祠将搬迁至异地保护,方案正在编制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