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严姓网 > 严氏宗祠 严氏宗祠

阳歧严氏宗祠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严姓展区
简要介绍:阳岐严氏宗祠,仓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建,1988年重修。宗祠占地572平方米,坐东向西。建筑布局:

宗祠坐东向西,二进,依山而建,前后递升,两边设封火墙,内有门廊、屏门、前天井、前厅、后天井、后堂、边房等。前厅面阔三间,进深六间,用七柱,前廊后堂,穿斗式木结构,双坡顶。后天井铺石,后堂建于高台上,三开间,用五柱,双坡顶。

严氏宗系

据《阳岐严氏宗系略记》载,严氏先祖严怀英自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就择居于侯官县辖之阳岐乡,是为阳岐严氏开基始祖。世世相绳,历宋、元、明、清数朝迄于今,代有人才,可谓世家矣!至二十七世严复。严复(1845-1921)字传初,号又陵,又号几道,入船政学堂时改名宗光,进入仕途后改名“复”,晚年号愈老人。严复生活在清末民国之交的时期,社会动荡,清庭腐败至衰亡,辛亥革命风起云涌,都给了这位敏感的学人以巨大的冲击。他利用在国外所学到学说理论,开始从事大量的著述和翻译工作,力主“自由”、“平等”,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更鲜明喊出“天赋人权”的口号,频繁见诸报端,1898年,他所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出版,极力宣扬“与天争胜”、“保种进化”,在当时可谓是振聋发聩之声。严复的翻译工作十分严谨,提出“信、达、雅”三个标准,至今译界视为圭璧,其所译之西方巨著,有孟德斯鸠的《法意》、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甄克思的《社会通论》、穆勒塞的《名学》、《群已权界论》,耶方斯的《名学浅说》,以及亚当斯密的《原富》,等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里,不失为唤醒同胞,挽救国家、民族的积极之举,严复不愧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启蒙思想家”。

严氏而今外迁颇多,分布于祖国大陆各地,以及台湾、美国、日本等地。现代较负声名的有严叔夏(严复子)、严倬云(辜振甫妻)及作家严停云(笔名:华严)等人。

严复,福建省侯官县阳歧乡人,1854年(咸丰四年)1月8日生。初名体乾,入马江船政学堂时,易名宗光,字又陵,后又字几道。父祖两代皆业中医,设医寓于福州南台苍霞洲。他的父亲振先给他启蒙教育,7岁时进私塾,9岁回乡在胞叔厚甫私塾读书,ll岁再至省垣,师事义序黄宗彝(少岩)。黄是个宿儒,著有《闽方言》一书,熟悉明东林掌故。他因平日求医,与严复的父亲成为好友。黄督课很严,所授不限于经书,但有抽大烟癖,严复日课毕后,常侍坐烟榻之侧,饱聆老师谈说宋、元、明学案及典籍,为尔后寻究学术打下基础。13岁时,黄少岩先生去世,病重时自荐其子孟修来家就馆。孟修幼承父学,此时已中了拔贡。教学未及一年,严复结了婚.接着父亲死了,家贫无力延师。

严复秉承父母之命与王家结亲。王家素慕其父振先先生的医术,遂以女配之。1868年春间完娶。同年6月,振先因抢救霍乱病人,受到传染,不治而亡。振先先生国学造诣很深,幼从其父学医,富有临床经验,所以自他继承父业之后,声名鹊起,有“严半仙”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