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解姓网 > 解氏宗祠 解氏宗祠

天津的解家坟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解姓展区

天津解氏明清两代允称望族,清时与著名梅氏家族并称,有“寒梅瘦解”之誉。据解氏家谱记载,解家从一世祖得荣到七世祖一景,自陕西韩城迁山西蒲州;明初八世祖解任衢避乱来津。任衢生十子,少亡一子,天嗣一子,迁河南道口一子,后又因战乱三子无考,传于天津的有四个儿子,其中一子迁往涿州,留天津者以长门和六门为盛。

 

  在西青区中北镇雷庄子有片坟地,人称解家坟;以谢家十一世祖解良林乾隆初另立新坟,因此又叫解良坟。坟占地七八亩,古树参天。离解家坟地不远,住着十几户人家,当地称这个地方为凉亭。凉亭过去是解家官坊,是清明上坟歇脚的地方或许是解家在此确实建过凉亭,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如今只留下一个地名罢。早年这里住着一个牛姓看坟人家。在坟地旁边的地里,牛家可以种植粮食和蔬菜。1949年后,十几户人家搬到此处,形成雷庄子凉亭居住片。

 

  东北斜村七十八岁的解基盛老人告诉我,他的先祖就埋在这片坟里。解家祖籍山西永济,明代落户天津,解家老宅位于天津老城西头双庙街北太和斗店附近,与高凌雯家后门对门,以后又随祖母搬到如意庵附近。解家祖辈为盐商,到解基盛父辈家境日衰,解老一岁丧母,不久父亲又死在芜湖,连尸体都无法运回来。解基盛的哥哥、姐姐在他未出生前就已早亡,因此他从小和祖母相依为命。祖母是大户人家的后代,识文断字,小时候他常看到祖母每天阅读报纸。解老听祖母说,雷庄子解家坟从解良林另立祖坟,共埋有良、秉、道、开、元、茂、丛字七辈人。解基盛为解家第十八世,他七岁那年,七十六岁的祖母撒手人寰。姑母是小学教员,家境也很困难,八岁时候把他送给中北斜村何姓农户。何家是给解家看坟地的“二地东”牛四佃户,由于牛、何家种的都是解家的地,看到解家少爷破落到如此地步,就以恻隐之心收留了解基盛。解基盛从小没读过书,以种地为生。小时候常看到有个远房奶奶到解家坟地上坟,再以后这片坟地就成了荒坟。“文”革时期,解家老坟被毁,扒出了清代官员的帽顶子和翎子管等,还扒出不少值钱的东西。

 

  在解家坟地,埋葬的六门名人有解秉智、解道卓、解道仔、解道亨等。解秉智是解氏来津的第五代,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选莱水县教谕,二十二年(1757)中进士,以知县分发甘肃,宰永昌。秉智居官务求尽职,不效俗吏之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未五十而推说有病返回天津,尽享家庭之乐,训课子侄。嘉庆四年(1799)七十九岁卒。其子道卓,举人,官同知;道仔,国子监生。少年时拜师沈铨学刻印章,铨嘱其多读书,历览名山大川,浸淫于鼎彝。道仔谨遵师教,用力甚勤,艺事猛进,果然风格自殊。著有《红椒馆印谱》,其师沈铨为之作序。从子道亨,字通也,廪膳生,十应乡试不第,为人厚道,做事谨慎,孝敬双亲,父母病朝夕不离,衣带不解,躬侍汤药,父患遗矢,手自除。与人相处能急其难,卒之日,亲朋乡邻无不悲痛惋惜。

 

  解氏家谱由解洵携子孙辈数人完成,完成时间为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三月清明日,由解良林率良机、良本、良梧画图,良谢校对,甄别次序由秉智、秉善、秉礼、秉德完成。著名文人朱函复为该谱写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