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薛姓网 > 薛氏宗祠 薛氏宗祠

厦门林后薛氏宗祠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薛姓展区
宗祠概况

  厦门历史上有“南陈北薛”开发厦门的说法,本文所说的宗祠,便是这“北薛”的宗祠。现藏于某博物馆的一块清代光绪年间海防同知徐树渊颁立的告示碑中云:“……禾山林后、庵兜,两社毗连,同宗共祖分作四房头,公建大宗祠址在林后社中……”“林后祖祠为合族四房肇基之祖,妥先灵,荫后嗣,……”此碑可证实:1.林后薛氏宗祠兴建年代不迟于光绪四年,即1878年,距今至少有128年了。2.林后薛氏宗祠是林后、安(庵)兜薛氏四房头的总祠。

  林后社现属湖里区禾山街道枋湖社区居委会,有4个居民小组,223户人家,常住人口800余人,薛氏居民最多,有300多人,另外有陈、林、高、苏、孙、刘、张、许等姓均为二次大战前后从南安、同安、安溪等地迁入,以及1941年,日军占领厦门,在村西北强行拆除13个村落修建军用机场,这些被强制拆除村落有部分村民迁进来的,使原来是薛姓单姓村变成杂姓村,因此,在林后社,只有薛姓有宗祠。

  薛姓灯号“河东”,祠堂名:“孝思堂”,其座落在金尚路西侧的林后社内,为一单落有院子的四合院。祠堂门楼的屋顶为燕尾翘脊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屋脊上饰以“鳄鱼”,水车堵上饰有凤凰和麒麟,象征“有凤来仪”、“麒麟送子”,大门柱上段画有宝瓶牡丹,象征“平安富贵”,大门没有雕刻的对联,门匾雕刻“薛家宗祠”,后落为三开间开嘴厅,燕尾翘脊硬山顶,高大宏伟,屋脊上也饰有“鳄鱼”,屋顶覆盖板瓦,又在近垂脊处各覆盖五条黄色琉璃瓦。后落明间后轩为祖先神龛,神龛精雕细凿,金碧辉煌簇新,可以看出是近年重修宗祠补上的,内供奉着六块神主,即薛姓历代祖妣和林后、安兜两姓开基祖及其四个儿子的神主。祠堂内有许多对联,神龛柱上的对联为:“名宦尚书进士弟,干官县尉乡乡贤家。”明间后柱的对联曰:“溯瓜瓞于开基尚书门弟,仰棣华之竞秀理学先驱”。明间前柱上的对联云:“满袖清风万古流芳门焕彩,一轮朝日千秋长耀宅生辉。”廊柱上的对联为:“慎终追远典祀千年重,积厚流光绵延百世昌。”另外,明间神龛枋上挂着“尚书”横匾,左次间枋上挂着“东宫侍御”之匾,右次间枋上有“敦亲睦邻”之匾和薛家宗祠之八仙彩。在左耳门边上有块“兴修薛家宗祠碑记”,从碑文记载看,林后社的薛姓认为他们是唐代薛令之的后裔,后又说他们原籍长泰,来林后开基是明正统年间的薛季卿,这两者如肯定前者,就不应该有后者的再开基;如承认后者就与前者没有直接联系。最早开发厦门的唐代“南陈北薛”到底指何人,厦门史学界仍有争议,尽管如此,历史资料中都未见,长泰山重薛氏再开基厦门的记载,仍有待专家学者的进一步考证。

  林后薛氏祠堂在日本占领厦门时就被毁坏,1958年公社化时作为林后社的公共食堂,上世纪60-80年代是生产队的仓库、会场、青年、民兵活动场所,神龛土改时就被废弃,笔者曾于80年代初见过原版的“尚书”匾,而现今“尚书”匾为复制,从上下款,却无从知悉年代,何人所题,另外,祠前原有两对石制旗杆座,文革时被毁。改革开放后,1998年宗祠重建。

  上世纪80年代修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征用本村大部分耕地,安兜、林后近300村民招工进机场和厦门航空公司,其他村民也由原来务工兼讨海改行务工或经商。历史上,薛氏不少族人分迁金门、台湾及南洋各地,特别是菲律宾和印尼、新加坡人数最多。2005年5月27日曾有印尼华侨薛德成率亲人一行共9人由印尼三宝垅前来林后宗祠寻根祭祖。受到宗亲的热情款待,在印尼经营烟草业的薛德成已是华侨第五代,遵其先辈嘱托:发达后都应回乡寻根祭祖。其第一代祖辈薛金龙是于大约1763年(清乾隆28年)到南洋谋生的,历经五代人,终还夙愿。临别时,薛德成老人捐给宗祠理事会2万元人民币。可见血缘亲情千山万水,都无法阻隔,时空变迁亦在心中存留。笔者从市文化局文物处了解到:林后社薛氏宗祠已被列为厦门市涉台文物(第二批),不久将会对外公布

  本族名人

  暂无相关资料,欢迎网友提供。

  祭祀活动

  暂无相关资料,欢迎网友提供。

  族谱家规

  家乘谱牒,即记录氏族世系的书,简言之即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牒、家乘、世谱,一般多指用来记载宗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或图表,举凡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人口兴衰、人物掌故、风土人情都可以入谱,可以说是宗族的发展史。由于家族不同,反映在谱中的内容也各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家谱的续修、重修,家谱的形制越来越完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于是便相应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谱文化。

  薛姓宗族虽然历史悠久、谱系绵长,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其家族修撰家谱始于何时,今已无从考证。不过从北朝薛安都家族事迹来看,当不晚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与当时盛行的门阀谱系之学有关。目前保存最早的薛氏族谱为唐代人林宝的《元和姓纂》,是书于中唐以前姓氏族望,记载颇详。其论得姓受氏,多源于《世本》、《风俗通义》、《三辅决录》及《姓苑》。这些书后世颇多失传,赖《元和姓纂》之征引,后世学者方得以了解姓氏梗概。北宋欧阳修等人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参考了《元和姓纂》,其《薛姓世系表》较为系统地记述了薛姓二大主支——任姓薛氏、妫姓薛氏的源流始末。

  目前存世的家谱多为修谱盛行时期的明清两代家谱。这些家谱大多有固定的体例和格式,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遗像、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礼堂、五服图、世系、传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字辈谱、续后谱、领谱字号等内容,其中谱名、谱序、遗像、先世考、世系、传记等都是常见的内容,也是各种家谱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