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徐姓网 > 徐氏宗祠 徐氏宗祠

宗祠陵园-岚山头徐氏祠堂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徐姓展区
徐氏始祖墓地,此家族来岚山已经400多年了。碑文记载,徐氏原居住在山海关,后来因作战有功,分封到青岛胶南灵山卫。后来人口繁衍,有一人(老大)来岚山打零工,娶了当地大户人家李家的女儿,就此在岚山落户。徐氏始祖和李氏生有一个孩子,这是第二代,到第三代是兄弟三人,老三中了进士,自此徐氏一门大兴。徐氏家族墓地(徐家林)原在岚山头小学北,占地100多亩,文化大**搬迁至此。2006年,徐氏后人捐资重修墓地,建设了祠堂。有一老人住在祠堂里,看守。守祠堂的老人讲了徐氏一门在岚山的发展历史,是和岚山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切,而且讲了祠堂在过去的作用。祠堂在过去是一个家族议事的场所,如果家族中有人遇到了困难就召集起来救助,如果有人有了过失也要着召集起来惩戒。老人说,岚山人的流离失所在于日本鬼子登陆岚山后,把岚山所有的渔船焚毁,并且不准下海打渔,岚山没有渔业捕捞就没有了根本,因此大部分岚山人外逃,徐氏一门也在此时分散到全国各地。老人说,过去逢年节,族里的有钱人会带着大鱼、大肉、点心、粮食、银钱等来供奉老祖,而没钱的人家可以空着手来祭拜,族里的人会把供奉祖宗的祭品分给他们,让那些穷困的人也过节,这也是体现互助。

岚山头:徐氏祠堂

长长地一排老屋,不知转入此山来,看见了墓地,亭子。

徐氏始祖墓地,此家族来岚山已经400多年了。

碑文记载,徐氏原居住在山海关,后来因作战有功,分封到青岛胶南灵山卫。后来人口繁衍,有一人(老大)来岚山打零工,娶了当地大户人家李家的女儿,就此在岚山落户。徐氏始祖和李氏生有一个孩子,这是第二代,到第三代是兄弟三人,老三中了进士,自此徐氏一门大兴。徐氏家族墓地(徐家林)原在岚山头小学北,占地100多亩,文化大革命搬迁至此。2006年,徐氏后人捐资重修墓地,建设了祠堂。有一老人住在祠堂里,看守。

守祠堂的老人讲了徐氏一门在岚山的发展历史,是和岚山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切,而且讲了祠堂在过去的作用。祠堂在过去是一个家族议事的场所,如果家族中有人遇到了困难就召集起来救助,如果有人有了过失也要着召集起来惩戒。老人说,岚山人的流离失所在于日本鬼子登陆岚山后,把岚山所有的渔船焚毁,并且不准下海打渔,岚山没有渔业捕捞就没有了根本,因此大部分岚山人外逃,徐氏一门也在此时分散到全国各地。老人说,过去逢年节,族里的有钱人会带着大鱼、大肉、点心、粮食、银钱等来供奉老祖,而没钱的人家可以空着手来祭拜,族里的人会把供奉祖宗的祭品分给他们,让那些穷困的人也过节,这也是体现互助。

墓碑,1948年,三角形的。这一个更早,尖三角形,类似于供奉的牌位。

据考证,“祖”字,中的“且”,就是男根的象征,也就是供奉祖宗的牌位的形状。而“姐”字,本指女性的祖宗。墓碑的本来形状应该是三角形的。(据专家考证,甲骨文中的“祖”字以前没有“示”字旁,只有一个“且”字,是取男根之象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出于祭祀的需要在“且”字的旁边又加上了一个跪拜的象形人字,是表示祖宗是享受后代敬拜的,后来汉字又经过了多次演化,才形成了今天的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