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徐姓网 > 徐氏宗祠 徐氏宗祠

宗祠陵园-徐文佩烈士墓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徐姓展区
徐文佩烈士墓位于婺城区白龙桥镇龙蟠村。徐文佩(1920—1949),原名徐维邦,化名余启农,金华龙蟠村人。高小毕业后,考入浙江省立第七中学(金华一中)。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徐文佩带领金华一中部分同学徒步奔卦陕北参加革命,同年10月进入 抗大学习。1938年9月调入新四军。1941年初,在“皖南事变”中不幸被捕,关押于上饶集中营,备受磨难,坚强不屈。1942年6月,集中营转移福建建阳,途中发动“赤石暴动”脱险。北上找部队受阻龙蟠,以教书为掩护,向当地群众和学生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后任乡长和联络站组训股股长。任职期间,由于积极从事抗日活动,曾被国民党政府囚禁3次。1947年秋,在家乡龙蟠一带发动和组织革命武装,成立了以青年农民为主体的“农工自救团”,准备迎接解放渡江,解放全中国。同年以中共特派员身份在金汤地区开展革命工作。1949年2月,任金汤区委书记,积极发展党的基层组织,以“农工自救团”为基础,建立了金肃支队金汤区中队,并兼任中队长。同年3月划归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十大队,任代大队长兼一中队长。7月,十大队奉命改编为汤溪县大队,任副大队长。当时国民党残匪反动气焰嚣张,到处骚扰破坏,危害人民,妄图推翻新生政权。上级决定派他带领一个大队赴金汤山区清剿残匪。他正确判断敌情,运用灵活战术,带领战士顽强作战,自7月23日至30日,一周内歼灭匪特70余名,并击毙了反共救国军浙南总队参谋长,扑灭了该地区匪势。9月底至10月底,奉命在宣责、武义、遂昌、汤溪、金华等五县交界的山岭地带追歼匪特。10月31日在追究、歼散匪的战斗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徐文佩烈士牺牲后,其遗体安葬在龙蟠村东,1951年11月村里在其墓地建起了烈士纪念碑。1962年因大跃进期间平整,由金华县政府将烈士墓移至龙蟠村北西坟头。1998年,金华县政府和民间共同筹资2万多元,对烈士墓进行了重新修建。

徐文佩烈士墓重修后,龙蟠村落实人员定期对墓地进行清扫保洁和日常维护,并在每年清明节期间前往祭奠。金华实验中学、白龙桥中学、白龙桥实验小学、天姆山小学、吕塘下小学及周边有关地方政府、社区单位等,每年都自发组织学习、干部群众在清明节时前来扫墓,进行入党、入团宣誓,缅怀烈士生前的英雄事迹,激发青少年学生和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立足岗位,积极进取,报效祖国。

徐文佩烈士事迹和有关物品、资料已于1989年被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展览。目前,徐文佩烈士生前使用过的匕首、大刀、军毯等数件遗物,仍留存于龙蟠村,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附件1:金华日报文章:《白龙桥曾经是抗日最前线》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我们金华是1942年5月29日沦陶的,1945年9月2日日军从孝顺往诸暨撤退,同一天国民党军队入城,从而结束了日本侵略者在金华三年多的统治。在这三年多时间里,金华县白龙桥一带,曾经是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当时,日本侵略军在姜山头、吕塘下、石门等地修筑炮台建立据点,以白沙溪为界,与驻扎在琅琊、古方、马头山(现十二局址),双牌、临江一线的国民党军队三个量贩防地相对峙。夹在中间的是长山、龙蟠、让长、白龙桥、塌水桥、沙溪等区域,成为缓冲地带,也是日寇野蛮的“三光”手段进行清乡的重灾区。这条“缓冲”地带的西边是国统区,东边是日占区,是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

我是吕塘下人,我们村的田大都在这一“缓冲”地带。记得那时候与父亲在田间劳动,经常有从姜山高山炮台上发射出来的炮弹,是我们头顶上空呼啸而过,落在白沙溪以西国统区内爆炸。夜间也常能听到“哒哒”、“哒哒”的机枪扫射声。牵头狼狗背着长枪的日军常从吕塘下经过,驻扎在黄浦桥头炮台的日军,不时要到吕塘下掠夺鸡鸭等食品。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就在日军侵略占金华那年,新四年某部警卫连长徐文佩,在皖南事变中与叶挺军长同时被捕后,从上饶集中营转移至福建省建阳山区时,雨夜暴动带领四位战友,潜回老家龙蟠村。当即秘密联络对日军暴行恨之入骨的农民,组建“新四军南山抗日救国自卫队”,并且连连出击,先后在塌水桥、石柏、吕塘下、白龙桥等地,用木棍、铁耙打死零星窜村骚扰的日寇11名,处决汉奸13名,使各据点炮台的日军一时不敢轻举妄动,零星窜村骚扰的情况得到遏止。

同时,徐文佩领导的“新四军南山抗日救国自卫队”,还配合国民党军队,在让长、龙蟠等地进行过多次伏击战,狙击来犯日寇。有一次战斗中,日寇竟出动一架飞机,向这一“缓冲”地带低空扫射。在历次战斗中,自卫队缴获了部分枪支,但因这一带距离炮台太近,所以,在消息日寇时还只能用刀杀、用棍打,而不能用枪。有一年?后的一天,我目睹自卫队队员倪品球杀死一名日寇后躲进我家菜园的稻草堆里,??溅在身上的血迹,换上我新的衣服后离去。

50年前,日寇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的暴行,我抗日军民英勇奋战的精神,至今记忆?新,这希历史我们老年人永远不会忘记,希望年轻人也永远不要忘记。如今,白龙桥一带工厂林立,楼房成片,面貌全新,人民安居乐业,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忆往事,思未来,我们要珍惜现在安定局势,齐心协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