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熊姓网 > 熊氏宗祠 熊氏宗祠

武汉熊伯龙墓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熊姓展区


熊伯龙墓,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大集场钟陵街南街口西侧。 熊伯龙墓座北朝南,前临碧野十里,后有秀竹千竿,气势开阔,景色宜人。墓院呈长方形,宽25米,长30米,占地1000平方米。墓碑立于院落中央,墓高2.5米,直径约5米,墓围砌有四层麻石。正碑高1.7米,底座高0.3米,碑文五字:"熊伯龙之墓",上款刻行书两行,前为"后清皓授中大夫谥学士前己丑科榜眼"10字,后为熊的生卒年:"一六一六--一六六九"。下款是重修年份:"一九九八年立。"是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建成的。原墓毁于"文革"中,原残碑现藏于蔡甸区博物馆。

人物简介

清朝《嘉庆汉阳府志》有载:"熊伯龙,字次侯,号塞斋,晚年别号钟陵(大集场钟陵街由此命名),本府?山堡燕子咀人。顺治五年(1648)由拔贡举顺天乡试,名列第一。次年中顺治已丑科(1649)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擢内阁学士,授国史馆编修。其才学深得顺治、康熙二帝赏宠。著有《谷诏堂全集》,凡诗291首,文78篇。康熙十年卒(1669),帝深怜之,赐葬故里。"熊伯龙"尤精字母反切之学,知西洋天文算法,又通佛经,解翻译。其杂著似唐荆川,律诗类《中州集》(注:金诗总集,金代元好问编)。楷法篆隶,弓马琴棋,无一不工。对客挥尘,宋人理学,晋人清谈,兼而有之。"(《无何集·衡衡子书》)是明末清初时的博学多才之士。特别是八股文的写作,即所谓"制艺",文字典丽,气势恢弘。清人翁方纲题黄鹤楼联云:"千古题诗到崔李,本朝制艺在熊刘。"崔李即崔颢、李白,刘是指与熊伯龙同科的状元刘子壮。《清史稿》也说:"开国之初,若熊伯龙、刘子壮、张玉书,为文雄浑博大,起衰式靡。"在顺治是十二年中,朝中制册诏诰多出自其手。清朝《嘉庆汉阳府志》有载:"其(熊伯龙)才学深得顺治、康熙二帝赏宠。著有《谷诒堂全集》(一名《熊学士诗文集》,均见录于《四库全书总目》和《清史稿·艺文志》),凡诗291首,文78篇。"

出版著作

其实,在熊伯龙的"业余写作"中,该志"漏记"了价值更大、影响更深的另一本书--《无何集》。这是一本论证无神论思想,批判宗教神学的名著,其矛头直指"君权神授"的愚民谎言,无情地剥光了"帝乃天子"的欺世外衣,摧毁了帝王精神统治的根基。正因如此,该书就成了封建王朝的头号禁书。熊为了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命其子将该书"藏之深山,传诸后世"。直至清末,沔阳人佳佳子才将该书出版发行。受到了中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

人物评价

熊伯龙不愧是我国杰出的无神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