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萧姓网 > 萧氏宗祠 萧氏宗祠

萧下萧氏宗祠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萧姓展区

萧下萧氏自十五至廿一世迁往金门者12人,往台湾者(谱记住台或殁于台地)148人。以乾隆至道光年间渡台者最多,而且有很多是兄弟、父子同往的。其中仅有少数人记载其台地住址,如长房二振统,“往台东”,二房顶宫边报畅“往台鹿港”,二房大宅角振塔、振次、振栽“往台桂子坡”,三房下大巷志寔“往台门公店”。其余则未记去向。应该是分散各地垦拓,少与家乡发生联系。

  据台湾文献会调查统计,萧氏目前在台湾是居第二十七位的大姓。台湾萧氏大多为清康熙以后从福建、广东迁徙人台的,分属凤翼、浯州、岑海、泰和、饶平、书山、涌山、斗山八个派别,其中除泰和派来自江西,饶平派来自广东,其他都来自福建——凤翼派来自闽南;浯州派来自金门;岑海派来自晋江东石岑兜;书山派、斗山派、涌山派来自南靖。事实上各派都与凤翼派有着渊源关系。

  1991年,东南亚国家的一些萧氏宗亲组织成立了“环球萧氏宗亲恳亲会”,1993年在香港举行第一届恳亲大会,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萧氏宗亲组织参加。2004年在台湾高雄举办第四届环球萧氏宗亲恳亲大会,东石萧下萧清仑先生也应邀出席。

  萧下萧氏最初以开基祖烟公居室为祀祖之所,其地处金山之麓,面临沧海江流,相宅者谓:“此地萃海嶽之英,诸山环拱,异日当有人文出”。族人于明嘉靖壬子年(1552)于其地建构祠堂一落,坐辰戌乙辛,“黝垩丹漆,庭堂门墙装饰为一代之规模。子孙春秋二奠,昭穆群序。俎豆馨香,月朔父老习礼其间”。嘉靖辛酉(1561)、壬戌(1562)年间,倭寇集结海滨,扰乱乡里,赖族人奋起巡护,祠堂未遭破坏。至天启壬戌年(1662),又续建下落及 廊庑。清顺治辛丑年(1661),滨海迁界,乡里毁尽,直至二十余年始复界。康熙甲子年(1684)冬,族人于旧址重建祠堂,以祀一至五世祖。乙酉年(1705),由十二世孙时中、十三世孙广东程乡知县仕麟修《萧下萧氏族谱》,并上接凤翼祠堂编本宗支昭穆“德业隆千古,追源世克昌;尊卑名必正,昭穆序宜详。祖泽流悠远,宗支派孔长;承先开后哲,报本迪前光。孙子欣蕃盛,诗书乐显扬;人文从蔚起,姓字定标芳。科甲联金榜,簪缨满玉堂;心传期永绍,燕翼喜翱翔。”萧下开基一世字行自“宜”字开始。

  萧氏宗祠自康熙年间复建后,屡经修葺,至2000年遭台风暴雨侵蚀而塌坏,族人同声倡议重建,得到海内外族亲积极响应,捐资260余万,重建宗祠。经多方筹备,精心策划。于2003 年冬择吉动工,同时在祠后起盖一幢双层楼,奉祀殷太祖忠烈公比干、远祖微子启、一世祖萧何。

  祠宇原为三开间两落硬山顶建筑,重建时增建了双面护厝。石构门墙,山墙用水磨条石砌墙裙,烟炙砖筑墙身,归尾砌油面红砖。屋顶铺红色琉璃瓦,脊墙装饰五彩剪瓷花鸟麟凤,脊角鸱吻高耸。檐间饰一道金色封檐板,檐下牌楼木雕工巧,朱漆彩画,金碧辉煌。门墙上下悉用浮雕图案的青石砌筑。朱红水磨石作门框,大门匾镌“萧氏宗祠”4个大字,为国民党副主席、原台湾“行政院长”萧万长手书。门柱镌联“金山飞彩凤,玉海起苍龙。”是原祠堂楹联。门前五级台阶,台阶边立一对带座青石狮。门前石埕经过拓展,更加宽阔,埕两边各竖一付旗杆夹石。埕前筑一堵琉璃瓦顶青石照墙,墙面精雕龙凤、花鸟、人物图案,花团锦簇,当中嵌着鎏金的“福”字。

  祠内石柱均用朱红色石材雕成,厅堂梁坊、神龛笼扇、案桌

  东石萧下萧氏宗祠皆朱漆鎏金,横梁下挂着大书“萧”字的红色灯笼,厅堂铺着红色水磨石砖。显得一堂春色蔼蔼,喜气洋洋。神龛外悬挂“汉相国酇侯萧何”彩像,厅壁嵌4堵彩色影雕历史故事画面,分别为“萧史与弄玉”、“萧规曹随”、“萧何月下追韩信”、“萧太傅扶幼主登基”。梁坊间悬挂“文著六朝”、“八世均衡”及“进士”、“武魁”等匾额。两庑壁间分别镌刻着《萧氏由来与沿革》、《萧氏家训》、《重建祠堂碑记》及《萧霞萧氏宗祠重建委员会名单》。文字表明,萧下萧氏宗祠的兴建,自始至终得到台湾宗亲的关切和支持,台湾前“法务部”部长萧天赞伉俪、第四届环球萧氏宗亲会大会主席萧登波伉俪都为建祠捐献巨资,萧登波先生还担任了宗祠重建委员会顾问。2004年10月宗祠竣工时,萧登波先生还同台湾第六届萧氏宗亲会总会长萧高旭、台湾第五届萧氏宗亲 萧氏宗祠壁间雕刻《萧氏家训>> 会副会长萧添枝、台湾第五届萧氏宗亲会秘书长萧金柱等组团到萧下恳亲联谊,拜谒祖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