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向姓网 > 向氏宗祠 向氏宗祠

大耐堂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向姓展区

大耐堂



位于宁波市慈城镇三民路5号的大耐堂,以其高宋徽宗赵传御笔“大耐堂”巨匾而得名。大耐堂三开间通面宽13.87米,进深11界,共五檩平身科,明间四攒,一斗六开,有雕花的驼峰,有替透雕花纹,云纹明快。柱础有分鼓式和木质形两种,墙面以芦荟作芯,外抹谷壳拌泥,前廊为船蓬轩,柱头施十字科,连乐厢房总建筑面积368平方米。


简介

大耐堂是一座坐北朝南三开间,穿斗架的木结构厅堂。该堂建于明代早期,建筑高大雄伟,其柱头和部分梁架上装有斗拱。东侧尚保存着庑殿顶厢房,厅堂原悬有明代天顺间(1457-1464)“大耐堂”及其他各种匾额十余块,“文革”期间全毁。现大耐堂整体建筑基本保持原貌,为我市明代早期现存较高大的木结构厅堂建筑之一。

大耐堂三开间通面阔13.87米,进深11界,共五檩,平身科明间四攒,一斗六升,有的有雕花的驼峰,雀替透雕花纹,梁头云纹明快,柱础分鼓式和櫍形两种,隔墙以芦苇作蕊,外抹谷壳拌泥,前廊为船蓬杆,柱头施十字科,连东厢房总建筑面积428平方米。


历史

厅堂内原悬有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大耐堂”及其他匾额十余块,后毁于“文革”。匾额“大耐堂”为赵暕所题,说明当时主人的地位至高和身份特殊所致。大耐堂隔墙以芦苇作蕊,外抹谷壳拌泥,前廊为船蓬盖,柱头施十字科,与东翼楼相连。西面围墙处有门二道,均为石框双扇门,相对称,直通冬官坊。冬官坊北向开门处,即与向宅为伍,此三处应为分居连宅,内缘待查。

大耐堂为向宅的厅堂,位于慈城镇三民路西口,系明代早期建筑。该堂是一座单檐硬山式三开间建筑,穿斗架的木结构厅堂。整个建筑高大,通面阔13.87米,通井深15.54米,面积约200多平方米。房屋的柱头和部分梁架装有斗拱,东侧尚保存歇山顶厢房。堂西次间与清前期所建的向宅东厢房位于一条南北向的轴线上。

厅堂明间梁架施中柱,前廊为船篷轩,抱头梁上支两坐斗,施十字科。梁架上部之隔墙用芦苇作芯,外抹谷壳拌泥,穿下施板壁。椽上铺芦苇放望砖。


构造

从大耐堂的建筑年代来看,宋徽宗生母故居东翼楼,外观层面相连。而其实唐宋梁柱不连,宋石础又比唐代高起。

1986年,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视察慈城古建筑时,曾对大耐堂等古建筑观察认为是原明代之前之建筑。可见,大耐堂很可能为宋代建筑。

199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及调整部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慈城明清古建筑群8处之一的“大耐堂”为省级文保单位。

大耐堂是北宋真宗宰相向敏中后裔向寿的旧屋,由大门、“大耐堂”、后厅等组成,其中大门、后厅为后期重建。

主体建筑“大耐堂”为一座三开间、单檐人字坡的木结构厅堂,梁架为穿斗式,用材硕大,柱头等处装有斗拱。梁榫间有雕花的驼峰、透雕花纹、云纹,柱础分鼓式和榫形两种,廊柱面榫外翘三十余公分,木刻成“云头状”,作为当时居主身份标志,是故意营造的,在慈城众多古建筑中很少发现,所以,大耐堂是一处非常特殊的古建筑,且堂顶高7米以上,中柱通顶,充分体现了唐宋建筑的特色。


相关记载

查向家后代所存之宗谱,大耐堂为向家的旧宅,据向家宗谱引《宋史·向敏中传》,“天禧初,加吏部尚书,又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联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意联意也’。宗谔即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往入,徐贺曰:‘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敏中复唯唯。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非勋得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总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查“耐”字,即古之“能”字。厅堂内原悬有明代天顺间(1457-1464年)的“大耐堂”及其他匾额十余块,“文革”期间全毁,仅存照片。

现大耐堂基本保护原貌,为宁波市较有代表性的明代早期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