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吴姓网 > 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

吴氏的国公祠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吴姓展区
合肥百姓宗祠述说光阴的故事 吴氏国公祠已627岁宗祠,家族根之所在。在合肥这座现代化的都市里,那些古老的宗祠,留存着每一个姓氏家族的记忆和历史。这些宗祠虽几经波折,仍默默记录着光阴里的故事。如果您细心聆听,或许能在城市喧嚣中觅得灵魂的净土。

大孔祠堂 108岁

地点:包河区大圩乡学塘村

午后,一场大雨来得如此突然,令原本就人烟稀少的乡间小道更为冷清。透过雨幕,大孔祠堂的青砖黛瓦、飞檐马头墙若隐若现。若非慕名寻访,谁能想到,乡间的田园深处竟隐藏着如此古朴典雅之处。

这是一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古祠堂。大孔祠堂始建于1905年,当地的“原住民”大多都曾在祠堂内嬉戏成长,任谁都能娓娓道出这座古建筑的历史。

祠堂本是山东孔氏族人迁入合肥时修建的,因属于“大房”,故被称作大孔祠堂。清末民初,老祠堂面临倒塌,族人重新修建宗祠,正式命名为“大孔祠堂”。光阴流逝,百年过去,曾见证祠堂兴起的村人早已作古,可是,这并不妨碍当今的村人津津乐道于祠堂的故事。

“大孔祠堂是按照孔庙修建的。”自幼,黄俊常听祖辈“讲古”,老人说,当时,在村里担任“鲁贤户”的孔祥甫父亲,和5个族人一起到山东跪拜“掌门人”孔令怡,终于在次年春天征得其同意,按照“山东夫子庙”的建筑布局修建。如此说来,大孔祠堂与曲阜孔庙也算是同出一宗。

大孔祠堂位于大圩乡学塘村,占地2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呈四合院落的模式,原为三进,有60多间房。推开厚重的红漆对开门,青砖、简瓦、白灰罩面……古朴气息扑面而来。

祠堂大院正中,矗立着一座具有民族风格、全木结构的“藏书楼”,其又被称作孔族祠堂的“效忠堂”。其内,陈列着孔氏家族已故先祖列宗之木主神位,在寝殿内的东山墙,还嵌有光绪皇帝钦赐的“圣旨碑”——这是安徽省仅有的两块御碑之一。

黄俊听老人说过,曾经,圣旨碑险被当作“四旧”砸掉,幸亏村民在祠堂内堆满粮食,把碑遮挡起来,才得以保全。

有人说,在过去,祠堂不仅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更是村落宗族财势和实力的“象征”。诚然,纵是100多年后的今天,透过气势恢宏的大孔祠堂,不难想象当年孔氏家族的显赫。村里的老人大多还记得,曾经,藏书楼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在几十里外都能看到它。而站在藏书楼的二楼,则可以看到巢湖。

岁月流逝,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孔祠堂逐渐衰败,到2006年,大孔祠堂剩下的只有后殿九间和东西厢房共十几间房屋。之后,相关部门对大孔祠堂进行修复,重修后的祠堂基本保留了晚清时期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