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汤姓网 > 汤氏宗祠 汤氏宗祠

大阳镇汤帝庙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汤姓展区
大阳汤帝庙 - 简介 汤帝庙位于泽州大阳镇西街,其创建时间年代不详,现存主要建筑为元代风格,碑记多为明清两代重修的记载。汤帝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庙门开于正南,平面布局规整。  

.图册  

山门建于一砂石台基之上,进得山门,迎面又设中门一所。中门两侧原为碑廊,现已砌墙封死,改为它用。碑廊两侧各有偏门,平日中门不开,人们从此进出。汤帝庙主要建筑是正殿汤帝殿,元建。殿阔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举折平缓。前檐柱四根,木质,方形砂石柱础。檐柱微有卷杀,斗拱七铺作,斗拱上直接承托撩檐枋,下则为大额枋,额枋用粗壮的原木,不用阑额,而在柱头上横穿一替木用以替代。  

正殿东西分别为佛祖殿、老君殿、东北、西北两小院内又设耳殿两座,东为三宗殿,西为虫王殿。庙内现存有明清重修碑、纪事碑数通,保存完好。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泽州大阳汤帝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西北部的大阳镇西街,距晋城市区32公里。庙宇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建筑物轴线对称,自南而北依次为:戏楼及其两侧东西耳楼、山门及其两侧东西耳房、中门及其两侧东西掖门、东西廊房、正殿——成汤殿及其两侧三嵕殿(东)和虫王殿(西)。成汤殿始建年代据《山右石刻丛编》所辑宋·刘泳《汤王殿芝草碑》载,“大阳成汤殿自乾德五年我祖刘公之所建也,寥寥数百载,风雨浸坏……遂命工匠重加修崇……时宣和元年岁次己亥九月十一日,彭城刘泳记”,可知成汤殿始创于宋乾德五年(967年),并在宋宣和元年(1119年)重修,后在金初为兵火所毁。现存的成汤殿据庙内虫王殿西院墙上明万历七年《重修汤帝庙东廊房记》碑载“殿悬匾额大元至正四年并脊有记”,结合其脊刹吞口间题牌上的“至正”字样与主体风格等分析,可以确定其应为元代遗构无疑。

大阳汤帝庙 - 历史 始建年代不详,据《山右石刻丛编》载“大阳成汤殿自乾德五年(967)我祖刘公之所建也”,现存为元、

.图册 明、清时期建筑。汤帝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对称布局,南北长64.95米,东西宽46.75米,占地面积3037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为:戏楼、山门、中门、成汤殿,两侧分别为东西耳楼、东西耳房、东西掖门、三嵕殿、虫王殿等。  

成汤殿,元代建筑,是庙内主要建筑。其构造充分体现了元代减柱造、移柱造的风格特征。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蚂蚱形耍头,重栱计心造。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庙内现存明清重修碑、记事碑数通。  

大阳汤帝庙 - 自然地理环境: 大阳镇位于县域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35°39’、东经112°47’。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1080米、最低795米,西北部香山为阖镇主峰,山体主要为砂石山,水源缺乏。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总面积为15.58平方公里。  

.图册  

其气候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11℃左右,年降雨量为550毫米至70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月,无霜期为175天,冰冻期140天左右,日照时数为2580小时,日照率67%。灾害性气候主要是干旱、霜冻、冰雹、干热风等。  

此种气候条件对古建筑保护较为有利,故大阳汤帝庙除人为破坏外,残损基本上是由自然风雨侵蚀所造成。  

  

大阳汤帝庙 - 人文环境: 大阳古称阳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相传夏商之时即为 “典祀”之地,周时阳阿属晋国,战国期间又先后归属魏、韩、赵。秦时在此设阳阿县,属上党郡;汉初改阳阿县为阳阿侯国,曹魏时又复为阳阿县;后至北齐阳阿废县时止,其作为县治长达七百余载。此后大阳已阳阿故县为村名,归属泽州、晋城县管辖。  

大阳在先秦时已有冶炼业发端,到十六国北朝期间发展形成规模。唐末宋初由于藩镇割据,大阳与泽州其他地区均处于河东、汴洛、魏博要冲,成为重要的军事基地和军工生产中心。明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阳冶炼业转向民用,制锅制针作坊遍布,其中大阳制针业更是名满海内,大阳针行销全国,被誉为“九州针都”。一时间大阳成为商贾辐辏,富甲一方的大镇。  

.图册  

大阳古镇历来便是“人户众多、文明昌盛”之地,上古时期便是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域,秦汉魏晋更作为阳阿县治为一方政治文化中心。唐宋金元由于经济发展及战争因素,大量移民进入;因人口众多,阳阿便易称为大阳;移民的进入给大阳带来了多元的信仰与文化。明清以来随着大阳手工业、商业的蓬勃发展,大阳进入了 “一邑万家”的鼎盛时代;与此同时许多大阳人通过科举考试,为官出仕,形成了庞大的仕宦阶层,被誉为“上无天子,下无典吏”。  

悠久的历史,一度繁荣的经济文化,给大阳留下了众多的古寺庙、古民居、古桥、古塔,汤帝庙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些珍贵的文物古迹历经几百载的风雨水火,大都已残坏不堪,他们见证了大阳古镇曾经的辉煌,也期盼着能够在新时代再焕生机,为后人继续唱响这一曲鲜活的古老民谣。  

  

大阳汤帝庙 - 历史沿革: 汤帝庙创建年代不详,据2003年大阳镇居民新刻“功德碑”上,引金石著作《山右石刻丛编》所辑宋?刘泳〈汤王殿芝草碑〉载“大阳成汤殿自乾德五年我祖刘公之所建也,寥寥数百载,风雨浸坏……遂命工匠重加修崇……时宣和元年岁次己亥九月十一日,彭城刘泳记”,言汤帝庙始创于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并在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重修。  

.图册  

抗日战争爆发后,汤帝庙曾一度作为中共晋城中心县委及牺盟会晋城县分会驻地。1938年四月在此召开全县农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晋城县农民就国会主席及执行委员。1938年九月,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来到汤帝庙,与三四四旅旅长兼政委黄克诚、抗大分校负责人何长工、中共晋豫地委书记聂真等组织召开了中共晋城中心县委第一次党代会。不久,又在汤帝庙成立了太岳军区第三械弹所。  

解放后,汤帝庙曾先后作为粮库、西大阳乡政府驻地及村办小学校舍使用,其中戏楼在土改时分配给村民当作民居(现仍未搬离)。文化大革命期间,汤帝庙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人为破坏。现在汤帝庙被大阳老年活动中心占用。2003年大阳居民集资对汤帝庙进行了局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