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谭姓网 > 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

永定谭鑫培墓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谭姓展区
谭鑫培墓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栗园庄村。墓坐南朝北,墓地呈方形。存墓丘直径5米,高1.3米。在墓地的东南、西南、西北仍存有界桩,东北角处界桩被深埋地下。界桩为青石制,高1.4米,长方柱体。桩首为珠莲花纹,下面横刻“英秀堂”三字(谭鑫培堂号“英秀”),桩面上双勾竖刻“谭宅茔地”四字,另一面同法刻三字(不详)。树木仅存20余株。墓前的石供桌及石碑已移为别用,碑高约0.95米,宽约0.63米,青石制,长方形。碑文18行,满行26字,记载墓地前后缘由。碑立于“中华民国四年”,下方落款“谭君鑫培居士;戒台主人达文”。

墓地来源 编辑  

2005年,为了缅怀谭鑫培大师的千秋功业,北京市委市政府拨专款,由市文物局和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在原墓址对谭鑫培的陵墓进行了精心修葺。修葺后的陵墓占地约500平方米,四周建有围墙,穿过写着“国剧宗师”四个大字的石门,就可以瞻仰到高台上耸立的墓碑和坟冢。墓碑的背面是谭鑫培的生平事迹,由戏曲界的名人刘曾复、和宝堂撰文,93岁的王琴生手书。墓园的正门楹联是梁启超的两句诗:“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载轰如雷。”[1]  

墓地人物介绍 编辑  

  谭鑫培(1847.4.23~1917.5.10) 演员,工老生,曾演武生。京剧“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京剧谭派创始人,是京剧表演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人。其父谭志道,工老旦兼老生。谭鑫培为其独子,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10岁随父到北京,11岁入小金奎科班习武丑,后改武生及文武老生。1863年出科。23岁搭三庆班,以演《神州擂》、《三岔口》、《白水滩》及"八大拿"等武生戏为主。清光绪十三年(1887)自组“同春班”,十六年入升平署“内廷供奉”。十八年重组“三庆班”。三十一年拍摄中国第一部京剧无声影片《定军山》片断。曾傍程长庚演《青石山》马童,得"大老板"赏识,委以武行头。在《同光十三绝》画中,谭鑫培是唯一的武生演员。以老生享名剧坛则是光绪十年以后的事了。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光绪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与孙秀华、陈德霖、罗寿山四人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宫内艺名谭金培。1917年5月10日上午8时病逝于京城宣内大街大外郎营1号寓所,享年71岁。葬于戒台寺栗园庄墓地,界桩上刻"英秀堂"。今谭门已是七代梨园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