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佘姓网 > 佘氏宗祠 佘氏宗祠

湖南的佘湖山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佘姓展区
简要介绍:湖南佘湖山有两个,均在今邵阳市。一个是邵阳市邵东县佘田桥镇的佘湖山,另一个是邵阳市双清区的佘湖山。两个佘湖山,不仅山名相同,且山上寺门的朝向也相同,其供奉的菩萨均为“大洛菩萨”,即三位道教“真人”:申真人(申泰芝)、杨真人(申泰芝的舅舅)、李真人(申泰芝的女婿)。它们现今均成旅游胜地。

湖南佘湖山有两个,均在今邵阳市。一个是邵阳市邵东县佘田桥镇的佘湖山,另一个是邵阳市双清区的佘湖山。两个佘湖山,不仅山名相同,且山上寺门的朝向也相同,其供奉的菩萨均为“大洛菩萨”,即三位道教“真人”:申真人(申泰芝)、杨真人(申泰芝的舅舅)、李真人(申泰芝的女婿)。它们现今均成旅游胜地。

    佘湖山之名,源于邵陵佘氏始祖朝奉公。朝奉公,号湖山,先世居山西代州雁门。唐武德初年,他宦归过湖南邵阳(邵陵),至小东路一地(今邵东县佘田桥镇),喜其地势宽敞,山水佳丽,遂安家于此。自此,该处之高山便以其姓名叫做“佘湖山”。这是邵阳市邵东县的佘湖山。

    邵阳市城内双清区的佘湖山,则因邵东县的佘湖山而得名,更与邵陵道人申泰芝相关。

    申泰芝,字广祥,祖籍洛阳。由于家庭发生变故,其父母从洛阳迁至宝庆(今邵阳市)。公元687年,他生于前进山(今双清区内)一个岩洞里。不久,其父去世,又随母亲杨氏移居到现在邵东佘湖山附近的一个破烂小观,采药炼丹。这时正值佘氏朝奉公置净室于佘湖山上,并在佘湖山不远处一小山上,建亭凿池,种莲为乐,其池名之为佘湖,其山便称之为莲荷山。朝奉公发现佘湖、莲荷二山“有仙气,非凡所居也”。他认为申泰芝为道教真人,用医术广济百姓,得百姓拥戴,便将这“仙地”让给了申泰芝。申泰芝在佘湖、莲荷二山中的山洞潜心修炼,天宝十四年(755年)八月十一日登天升王,百姓为其修庵塑像,建“云山观”,让人永世烧香朝拜。

唐时崇尚道教。申泰芝死后,朝廷令邵州为其建庙,以便祭祀,因邵东佘湖山离州治较远,故在治地宝庆附近申氏住过的前进山建祠,称佘湖庙,山乃定称为小佘湖山,邵东的佘湖山改称为大佘湖山,后来两山又通称为佘湖山。唐玄宗皇帝御笔钦赐“云霖寺”匾后,邵东佘湖山的“云山观”和邵阳佘湖山的“佘湖庙”,均改建为“云霖寺”,宋朝以来,人们都称之为“佘湖山庵堂”。申氏住过的邵阳佘湖山的山洞被称为“洛阳洞”;申氏修炼的邵东佘湖山的山洞被称为“仙人洞”。

    唐宋以来,邵东佘湖山,山势飞舞,其形若凤,顶有雷祖岩,履之空洞有声,上又有一台,台侧有石如悬几,祷雨视石上滴水以为雨候,加上佘湖山庵堂、仙人洞等,游人香客不断,凡到南岳烧香途经此地的香客,都要上山烧回拜香。而邵阳的小佘湖山,也成了宝庆八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上山游玩观光,赋诗注文。明参政车大任,写有《小佘湖山》诗(“佘山高百仞,翻爱雪晴时。积素兼无远,凝晖映日奇。千林频送色,万壑顿回姿。欲借阳春意,挥成郢客辞”)。曾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在跟随毛泽东长征之前,写有《登佘湖山抒感》(“万山围绕乱如麻,何处登临望眼赊。堪羡高峰能独立,巍然不被晚霞遮”)。

1949年后,两个佘湖山均庙冷香息。1958年大闹钢铁,两座佘湖山千百古树被砍伐,寺庙被拆毁,大、小铁佛全被练了钢铁,山形景观均遭破坏。直到20世纪晚期,改革开放,两座佘湖山才同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