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柴姓网 > 柴氏宗祠 柴氏宗祠

朝拜“官帽山”的古墓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柴姓展区

朝拜“官帽山”的古墓 

    柴氏家族历史上出了多个举人进士,这是大王背村妇孺皆知的事,而让当地村民能实在感受到这些历史的是村中存留至今的一座座古墓。而在这些古墓中,村民一定要推荐来者去看看柴份墓。 

    由柴多祥老人引路,我们沿着柴家大院的后路进山。山势很陡,山路也越走越窄,在几个陡峭的山壁转弯处,脚劲不够的人要用手攀石而行。记者刚感慨了一句“真不知道柴份的棺木是如何运上来的”,随行的村民中马上有人接话:“只要肯花钱就运得上来。” 

    我们攀至大约海拔1300多米的位置时,陡峭的山路结束了,面前出现一块长满各种杂草和灌木的平地。草丛中有一条被村民踩出来的小路,沿着小路前行几十米,便可看见柴份墓。 

    柴份墓的修建规模的确比村里的其他古墓要大得多。墓地拜台占地约1分地,用红棉石铺就。上拜台的石阶两旁扶拦雕刻着龙身。柴份墓的雕刻也十分用心,用红棉石包过的坟沿上方有少见的一圈瓦楞,每一个瓦楞上都写有字,有的字因长满青苔看不出字形了。史学专家在现场仔细鉴定,初步推断这圈瓦楞上的文字总结了柴份的生平。柴份墓碑的雕刻也与众不同——整个墓碑造型就像一座房子,有檐顶、有“鱼衔梁”造型的横梁,也有刻着龙凤的狮头造型护碑,檐顶下方正中间刻有一个“寿”字。墓碑前还专门设有打磨平滑的石跪拜台,其上也精心雕刻着花纹图案。 

    虽然传说柴份曾经担任过云南巡抚之职,但他的墓碑上并没有刻上官职,只标明了立墓时间为清道光二年。能够证明柴份是否任过清朝廷官职的,除了有待进一步考证墓沿瓦楞上的文字,或许还有柴份墓前的旗杆座。这两座旗杆座距柴份墓约30米远,被疯长的杂草掩盖,旗杆座究竟用来插什么旗帜,这个问题无人能答。 

旗杆座的前方就是山崖,站在这儿,可以判断柴份的墓是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山前有白水河,右边是香纸沟。极目远眺,众山皆小,惟有一座形似官帽的山峰独立,而柴份墓正好朝向这座“官帽山”。此景让人恍然大悟:后人为什么要将柴份的墓地建在如此陡峭的山上,在封建皇朝,将读书从政之路一辈一辈地传下去,不就是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