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传祥纪念馆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时姓展区
纪念馆坐落在山东省齐河县县城(晏城),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以八角形平面布局,寓意四面八方,象征“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采用山东民居形式,硬山对称,灰瓦白墙,表达时传祥朴素的人生。
中文名
时传祥纪念馆
位 置
山东省齐河县县城
占地面积
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1600平方米
时传祥(1915-1975),原籍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村。1959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接见;1964年当选为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1966年被推选为北京市国庆观礼团副团长,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基座四面,三层跌落花池,含意为四季和十二个月,体现时传祥勇敢正直、勤劳无私的人品。纪念馆由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修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写馆名,于2000年9月9日正式开馆。
时传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是一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71年被污蔑为工贼。1975年去世,享年60岁。生平事迹 编辑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 王光美与时传祥同志次子时纯利合影 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在旧中国,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歧视,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解放后,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使他扬眉吐气,他对党充满感激。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文革中,时传祥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一样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他被遣送回乡,放下了他热爱的事业,但他深明大义,教育子女接过他无法继续背下去的粪桶,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服务。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再也不需要工人背粪桶了,旧北京的茅房没有了。当年迫于无奈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遗弃在茅房里的一位现已在美国定居的小姐,正委托律师寻找孩子。而那个女婴当时被时传祥救了性命,送到福利院并为她起名为石解放,现已长大成人,时传祥勤劳朴实的精神影响了她的一生,她立志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当年的小姐将百万财产投入了北京的环保事业。 作为老一代英模人物所提倡的这种职业道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时传祥精神”犹如璀璨的星座,光照后世,永载史册,为全国各行各业所尊重和奉行。为大力弘扬时传祥精神,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在时传祥家乡建立纪念馆,这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促进齐河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必将起到极其有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