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孙姓网 > 孙氏宗祠 孙氏宗祠

宗祠陵园-远东孙氏宗祠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孙姓展区
骑行到远东村时,已是下午两点,天阴阴的,略带点灰黄色,七拐八弯的村道,参差错落的房屋,转得我们找不着方向,有心向路人询问孙氏宗祠的所在,听到的无一例外都是外地口音,幸运的是,孙氏宗祠的名气在村里相当的大,尽管是外地人,他们竟都能准确地指出宗祠的方向,就这样,我们一路边行边问,终于在村子的中心地带找着了这座据说是福州地区目前最大的孙氏宗祠。

远东村位于鼓山脚下,远洋路边,民国的时候称作凤洋,盖因从鼓山俯瞰,可见此处状如“飞凤归巢”,故名。村北就是闽江的支流光明港,当地人称为庙前江,有70年代建的远东大桥连接磨洋河,二水交汇,土地肥沃,端的是好地方,在村口还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铜像,这也是吸引我们到村里寻找孙氏宗祠的缘由,毕竟,能与孙中山先生扯上关系的,这座祠堂就不会简单。

祠堂的位置不是很好,逼仄得想拍正面照都不太可能,大门很简陋,水泥砌就的围墙正中辟出一座门亭,中间铁栅栏门,两侧有联:“孙武兵法十三篇,破楚兴吴灭越国,韬略首创;中山革命四十载,和平奋斗救中国,民主先驱”,口气很大,上到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兵圣孙武子,下到开创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缔造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国父孙中山,将这座祠堂的背景提得老高,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进入大门,是水泥铺就面积不大的空埕,埕左是一座清代古厝,埕右有一株二级古榕,祠堂坐落在正中,青砖立面,坐南朝北,建筑面积663平方米,祠堂中间是石框大门,门上镶嵌花岗石匾,上面横刻“孙氏宗祠”四个大字,两尊石狮雄踞门口,威风凛凛,顾盼生姿,狮旁立着晋安区人民政府2009年10月立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碑”,两边还有侧门,分别写着“入孝”、“出悌”字样,“出悌”门现被改作卫生间,供在此搓麻的民众方便,门边有四块凿有精美线条的墙裙,花岗石材,与石框门的色调一致,青砖的风火墙角被砌成国公帽状,彩绘有吉祥图案,蓝底红边,分外醒目。

  

祠堂为明代所建,砖木结构,硬山顶,三进两天井,一进设插屏门,门上有凤洋将军庙理事会和文物保护小组敬献的“乔木千枝”横匾,两侧有联曰:“族重五伦旌礼义,房分四德继诗书”,两边廊轩通大厅,二进为祭祀厅,也是正厅,因为不是大日子,村里人便在此摆了五六桌麻将,打得热火朝天,又有谁在意这厅的木构架、垂花柱、雀替、插拱、悬钟、石阶、墀头、梁托、柱础以及一斗三升的斗拱都是明代的遗构,也是它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根本。厅的游廊与厅堂上分别悬挂有“富春孙氏宗祠”、“映雪家风”两块黑底金字牌匾,堂上的横案上还有“映雪堂”的堂号,堂联曰:“书传映雪富春家声远,垱经九转凤洋世泽长”,其中上联的“富春孙氏”、“映雪堂”说的是远洋孙家出自浙江富春的“映雪堂”,有晋时御史大夫孙康冬夜映着雪光攻读读书的典故传世,郡望“富春”,堂号“映雪”;下联说的是远洋孙氏肇基祖惠成公扛界碑圈地定居屯垦的事迹,据说,惠成公曾是明代嘉靖帝的御前侍卫,他曾不顾安危救过嘉靖帝,嘉靖帝为表彰他的救驾之功,特赐“九肩垱”,让他扛着条石在凤洋的田野里奔走,力疲弃石,所过范围赐为孙家田园,当时,惠成公前后转了九回,才将条石放下,如今,这块被称为“九肩垱”的石条还陈列在光明港畔的将军庙前,除了这副楹联外,厅的红柱上还有10副寓意深远的楹联,分别是“山藏石鼓天开胜境毓人杰;祠坐凤洋江涌清波显地灵”、“兵家伟业荣先世,国父丰功耀后昆”等,不是借助地灵烘托人杰,就是歌颂祖先激励后生。厅的墙壁上还挂着历代孙氏伟人的画像和生平事迹,转过厅后为神主龛,三进辟为办公室和贮藏室。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旧时宗祠面积更大,解放前这里曾办过私塾,解放后还办过幼儿园和初小。宗祠原来还有“进士”、“文魁”、“兵圣”等牌匾多面,“文革”期间,与字画、族谱等一起被毁,十分可惜,如今只留下两块挂牌匾的木托。

历史上,孙氏宗祠曾多次维修,其中,清道光年间重修一次,民国初和解放初小修两次,2005年为防积水,曾将宗祠的地面填高。虽历经几百年的沧桑,但孙氏宗祠保护完好,文物保护意识强的远东村人功不可没。

据载,远东村的孙氏先祖是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兵圣、《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其子孙明封为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阳龙门镇,孙坚、孙策、孙权就属于这一枝,人称“富春孙”。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富春孙”后裔、御史中丞孙敏由河南固始迁徙入闽,为孙氏开闽始祖,入闽后,孙敏被闽王王审知录用为御史,后代功名累朝不绝,如任周朝御史大夫的孙晓;任南宋谏院右正言的孙狩;孙钦、孙用、孙文锡数任御史,合称“兰台七御”;孙承谟为明万历进士,任嘉兴府崇德县知县,为官清廉,入祀名宦乡贤祠;孙元祺曾做过南明隆武帝的中书舍人,相当于机要秘书;远东孙氏的肇基祖孙惠成则是明代嘉靖帝的御前侍卫。

据村里的老人说,宋元间,他们的先祖在闽县、侯官县一带,明洪武年间,迁到三山后曹(今福州西湖公园附近),三坊七巷的光禄吟台和乌山上的道山观都曾是孙家的产业,其中光禄吟台的这支迁到远东,还有一支清初以就仓之故迁闽侯新岐,当时,还有部分族亲留在光禄坊。如今,远东孙氏世系已繁衍15世,600多户,3000多人。省政协委员、福州市政协常委、澳门福州三山(十邑)同乡会会长孙仁坤;全国侨联委员、省政协委员、福州市人大代表孙惠玉等,就是从远东村走出来的孙氏后代。

辛亥革命时期,村里许多人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民主革命,为反帝反封建而浴血奋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故事。当时任福建提督的孙开华,在闽任职期间曾携儿子孙道仁多次前往宗祠谒祖上香,并与乡里人孙元燎结识交往。1911年11月5日,孙道仁在孙元燎的掩护下,在光明港蚬埕界内部署起义事宜,远东村民为这些革命义士提供了安全保卫工作,当时参会的郑祖荫、林斯琛、许崇智、孙道仁、彭寿松、刘通、黄乃裳等都在孙元燎的夹板船上宣誓加入了同盟会。1912年4月,孙中山一行搭乘“泰顺”轮到了马尾港,受到时任闽军都督孙道仁迎接,次日孙中山接见了孙道仁并与之合影。

另外,曾任孙中山总统府卫队旅长兼侍从武官的孙本戎,曾以到远东村孙氏祠堂祭祖为名,在此招募孙家兵勇,孙利涉、孙利贞、孙利汀、孙利燮、孙亨庚、孙亨初等孙氏宗亲,及外姓徐俤俤、冯忠涛等许多人都踊跃从军,并改为孙姓。在光复福建中,孙本戎带领远东村的从军村民立下了很大功劳。在辛亥革命中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遇险,孙本戎还带领自己的300位部下驰援。1918年,时任师长的孙本戎时常到将军庙和孙氏宗祠上香,还送了一面“进士”匾额给孙氏宗祠。正因为这些关系,2011年10月,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女士才会赠送给远东村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如此,也让我了解了孙中山先生铜像落户远东村的背景和历史渊源。

  

2009年8月3日,晋安区人民政府公布“孙氏宗祠”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月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