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苏姓网 > 苏氏宗祠 苏氏宗祠

南安苏缄的衣冠冢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苏姓展区
苏缄是芦山堂克昌公长子,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科进士,授开封阳武邑提刑,充广西兵马都监,兼邕州刺史,交趾犯邕,全家三十六口殉难。赠司空,封吴国公。赠“怀忠”。帝赐良田十顷,赐地葬闽南安县北癸山丰州董埔村“三狮山”脚下的古墓遗迹。经泉州市、南安市文物部门鉴定,系北宋宰相及科学家苏颂的堂叔——苏缄的衣冠冢,是典型的宋代古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墓呈椭圆形,长10米,宽8.8米,坐北朝南,面向紫帽山。墓基周围砌石围垫,墓道用精工雕琢、长方形的弯石堆砌,高50厘米,上面用灰土盖实。估计当时墓埕颇大,但历经千年的风雨,加上周边近代开山挖石,现古墓已破损严重。  

  “这种墓型俗称‘垄床墓’,是宋代古墓中的一个典范,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鹏鹏称。目前,苏缄后裔已组成陵墓修复小组,聘请专业人士设计古墓的修复方案。

苏缄(1016~1075),字宣甫,宋晋江人(一说同安),苏益曾孙/苏子元父/苏颂堂叔。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登进士后,任广州南海县主簿、阳武尉,由于工作出色,调升秘书中丞,又出任广东英州(今英德县)知州。

  广源州的壮族首领侬智高扩展势力,建立“南天国政权”。皇四年(1052年)起兵反宋,攻下邕州(今广西南宁),沿江东下,连破横(广西横县)、贵(贵县)、浔(桂平)、龚(平南)、藤(藤县)、梧(梧州)、封(广东封州)、康(德州)、端(高安)九州,围攻广州时,苏缄招募数千名战士,星夜率军援救广州。在离广州城20里处安营立寨,擒杀侬智高的谋主黄师宓之父,以示惩罚。又捕杀广州不逞之徒,招降6800多失足者。

  苏缄率领人马战斗有功,仁宗闻讯,提升他为供备库副使、广东都监,赏赐朝衣金带。此年,侬智高兵败逃回邕州,宋朝派遣枢密院副使狄青攻讨侬智高残部。苏缄也追讨侬智高到邕州,管辖苏缄的大将陈曙战斗失利被杀,苏缄被贬为房州司马,随后恢复他为著作佐郎,监理越州税务十余年。其后出任廉州知州、鼎州知州。

  神宗熙宁(1068年-1077年)初,苏缄进如京使,广东钤辖。熙宁四年(1071年)大越国(今越南北部,史称“交趾”)李氏王朝屡侵宋边境,朝廷派苏缄为皇城使,出任邕州知州。他加紧备战,固筑城墙,储备粮草,起用峒丁(壮族民兵)、土丁(地方民兵),并向桂州告急。熙宁八年(1075年)大越国入侵中国,攻陷钦、廉二州,攻破邕州四寨。

  苏缄召集所属官员和郡里有才能的人,教给他们守城和打仗的方法和策略,约束部队,划分区域,命令他们据守。老百姓纷纷离城出走,苏缄把官府钱财和私人积蓄全部拿出来,对大家说:“我们的兵员、器械具备,蓄积也不缺少,有足够的力量守住城邑。”其部属大校翟绩潜逃,立即杀以示众,由是上下遵令,战守不懈。

  邕州遭到包围,苏缄日夜慰问士兵,发神臂弓射击杀死许多敌人,坚守数十天城未被攻下。熙宁九年春,因孤军无援,粮尽水干,城被攻破,他率兵坚持巷战,身受重伤,乃与家人跳火坑自焚,打击敌人的凶焰,保卫桂州、象州等郡安全。牺牲之后,还使敌人吓破了胆,一见宋兵,即惊呼“苏城隍领兵来报怨”,于是赶紧逃走。

  邕州人敬仰苏缄忠贞,壮烈牺牲,为了他修建祠庙,四时祭祀。宋哲宗元元年(1086年)悼念苏缄奋不顾身,抗击侵略者,全家牺牲,共赴国难的忠贞壮烈事迹,题匾追赠“怀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