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邵姓网 > 邵氏宗祠 邵氏宗祠

邵飘萍纪念馆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邵姓展区
在新闻先驱、一代报人邵飘萍的出生地———浙江省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有一座百年小学———飘萍小学。遗憾的是,从1986年建馆至今,外界很少有人知道飘萍小学内部还有一座纪念馆———邵飘萍纪念馆。

作为东阳最早的邵飘萍纪念馆,邵飘萍出生地的纪念馆,如此鲜为人知,值得人们深思。

小学校藏着飘萍纪念馆  

4月26日,是一代报人邵飘萍牺牲纪念日。4月22日,我们来到邵飘萍的出生地———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采访。据《邵飘萍传略》记载:1886年,邵飘萍出生在紫溪村“御史第”的一间老房子内,出生后不久因生计艰难,当年腊月,父亲带着家人迁到金华。7岁那年,父亲邵桂林把飘萍从金华带回紫溪,让他在家乡上了一年的私塾,接受家史、族史教育,一年后返回金华。14岁那年,邵飘萍考上秀才,父亲邵桂林将他领回紫溪祭祖、开  

  邵飘萍故居 贺,在邵氏宗祠设宴。邵飘萍在宗祠里向列祖列宗像叩头,从此可以每年领一两百公斤稻谷的养贤租,邵桂林做主让堂嫂许氏享受,以报养育之恩。

邵飘萍出生地现已成为东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走进老房子所在的“御史第”,庭院内芳草萋萋,老房子大多破旧不堪,“邵飘萍出生地”的纪念碑边堆着一捆柴禾,门前用树枝做架晒着许多衣服。

英烈寂寞可见一斑。

不过,让人惊喜的是,在村边的飘萍小学,还保存着邵氏宗祠主体部分,这座宗祠如今也已成了东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宗祠后相当于昔日后堂的所在,已经建成了小学教学楼,教学楼一楼居中就是飘萍纪念馆。纪念馆门侧,张挂着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罗章龙题写的对联:“亢斋革命先行侣,千秋纪念邵东阳。”尽管已过去20多年,字迹依然清润。纪念馆共有3间教室大小,居中一间摆放着邵飘萍的半身塑像,玻璃柜内陈列着邵飘萍用过的遗物;另外两间主要陈列邵飘萍的有关图文资料。细数一下,邵飘萍从幼时就读到从事新闻活动直至英勇赴难的图文资料共有200多幅。纪念馆平时显然游踪稀疏,开门就可闻到一股略带潮湿的气味。飘萍小学校长陈勇天说,除非有重大活动或清明节时来人参观,平时中间这间就关闭着,旁边的图文资料陈列室由于兼作学生活动室,倒是一直开放,但馆后民房隔得较近,挡住了空气流通,采光也不好,因此办馆条件相当简陋。

在馆内我们有幸看到了邵飘萍的遗物。陈勇天说,邵飘萍遗留下来  

  邵飘萍故居 的东西本来就不多,作为邵飘萍出生地的纪念馆,这里凭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保留了6件遗物,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副对联,堪称“镇馆之宝”。“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这是邵飘萍于庚申(1920年)除夕写给祝文秀的一副对联。虽然已经过去了88年,但对联依然保存完好。另外5件珍贵的遗物分别是两把折扇,上面都有邵飘萍的亲笔题词,一把是送给祝文秀的,一把是送给“松龄贤弟”的;一个小闹钟,看上去小巧入手却很沉;还有一个小碗和一顶礼帽,都是当年邵飘萍用过的东西。

看着这些珍贵的资料,再翻看墙上挂着的“来客登记册”,发现里面签名寥寥可数,记者不禁深思:飘萍小学内有这么一座高水准的飘萍纪念馆,怎么会乏人光顾呢?

纪念馆是学校教育  

飘萍纪念馆建成后,紫溪村“两委”就委托小学管理。为此,学校做了不少工作,除了日常的保洁之外,三任校长都将了解邵氏事迹、宣传邵飘萍事迹作为重要一课,并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好纪念馆。陈勇天说着拿出一本华德韩所著的《邵飘萍传》,这本书已不知经多少人翻阅以致显得相当陈旧。陈勇天说,自从他于2004年8月从大联小学调到飘萍小学担任校长后,这本书就成了他的必读书。他将此书反反复复看了三四遍,里面很多地方都画上了红线。“以前在大联小学的时候,我就经常带学生到这里参观,举行活动,比如说入团宣誓等等,不过当时对邵飘萍的生平不是很熟悉。”如今,陈勇天和另外两位老师已成了纪念馆的义务解说员,那些自己整理的解说词都已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只要有客人来,就可以随时讲解。

据介绍,飘萍小学新生入学所上的第一  

  邵飘萍故居 课,就是了解邵飘萍史迹。故而每个学年开始的时候,学校就组织学生寻访邵飘萍遗迹,参观邵飘萍纪念馆,瞻仰邵飘萍塑像,读《邵飘萍传略》、《一代报人邵飘萍》等史料,学习邵飘萍为振兴中华,坚持真理、追求光明、抨击邪恶的爱国精神。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三比三学”活动:与邵飘萍比童年,想想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学习小飘萍勤劳善良、认真刻苦的精神;与邵飘萍比理想,想想自己长大后准备干什么,学习飘萍爷爷能说敢拼、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与邵飘萍比奉献,想想自己有什么不良习惯,学习革命烈士先人后己、一心为国的崇高精神。

2007年4月,学校还编印了校本教材《爱我飘萍》,每周开展校本课程。校本《爱我飘萍》不仅是南市街道最佳校本,而且是东阳市仅有的四五本精心编印的校本之一。2008年4月,《爱我飘萍》在东阳市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与实施经验交流会上展出。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小记者团,将纪念馆作为活动基地,通过小记者的活动与校本课程,让紫溪的后人永远不忘邵氏功绩。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下学期至今,学校报道组和小记者团在东阳市级及以上报刊上发表新闻报道和作文共185篇,其中金华市级及以上的有28篇。从校本课程中可以发现,紫溪走出了好几位新闻记者,从中央级媒体到地方媒体都有。

纪念馆也是南市街道与南马等地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像清明节扫墓、团员宣誓等等,这里会有一阵暂时的热闹,但更多的时候是寂寂无声。

纪念馆何时不再寂寞  

从纪念馆的记载得知,飘萍小学开办于1909年,是一所百年小学,原名紫溪两级小学,当时就办在邵氏宗祠内。1986年,邵飘萍诞辰100周年、殉难60周年之际,经东阳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紫溪小学正式被命名为飘萍小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亲书校名“飘萍小学”,东阳市同时决定在校内附设“飘萍纪念馆”陈列烈士遗物、图片等资料,以供后人学习、瞻仰。当时,曾经与邵飘萍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祝文秀不顾90岁高龄,首次来到东阳赠送烈士遗物近200件。

1991年,由于学校所在的邵氏宗祠是明代建筑,距今已有400余年,无法适应今日教育发展的需要,且破损不堪,时时危及师生安全。紫溪村党支部积极发动群众,向社会集资17.6万元进行重建。紫溪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根据群众的意见,保留了邵氏宗祠中座主体部分,在前座、后座的位置建造了教学楼。陈勇天说,在邵氏宗祠后设飘萍纪念馆,主要就是为了突出邵飘萍与紫溪割不断的联系。

1996年7月,邵飘萍诞辰110周年之际,横店建立了邵飘萍纪念馆,邵飘萍的外甥郭汾阳捐赠了实物与资料多件。据学校领导说,当时也从紫溪的纪念馆里复制了许多图文资料。当时,有村民想不通,紫溪是邵飘萍的出生地,建立纪念馆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为什么要建到横店去呢?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如今,横店的邵飘萍纪念馆名声在外,已经融入了中国红色旅游网,飘萍小学内的纪念馆却鲜为人知。在来宾登记簿上看到,上面只登记着三批来宾:最早的是浙江电视台的4名记者;中间是时任东阳市委书记杨守春一行15人;最近的一批是2005年4月23日,东阳市老年自行车骑游队一行20人,距今也已经好几年了。

“其实来这里参观的人还是有的,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就是登记比较少,不过来的大多是紫

  

  溪附近的人,外界的社会人士确实少了些。”陈勇天说,“现在,可以说在我们的教育下,南市街道一带的学校以及附近的村民都知道这个纪念馆,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都会过来看看,可是外面的人就不大知晓了。因此,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飘萍出生地的纪念馆,重新对它的价值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保护馆藏资料和实物,宣传邵飘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精神。”

我们期待着:飘萍出生地的纪念馆能早日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