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阮姓网 > 阮氏宗祠 阮氏宗祠

吴山阮公祠堂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阮姓展区

吴山阮公祠景区内的景点,可以说是散落在山坡上,由山路相连的。从吴山城隍阁门口的台阶向下走,转个弯,就能看到山壁上有个流出汩汩清泉的洞。这就是吴山上有名的“青衣洞”了。洞口的石壁上还有青衣摩崖石刻。

整治工程对周围环境进行了整理,洞口外侧陡峭的山石换成了平坦的石块平地,这样我们就可以站在这里,与青衣泉清澈的泉水亲密接触了。另外,景区内还有雨泉、洗心池、月波池等泉眼。

过了青衣洞再向山下走,很快就能看到整治中最著名的阮公祠了。有意思的是,阮公祠外的山壁上刻着硕大的“全真”二字。而阮公祠的前身正是叫做“重阳庵”。

这个阮公祠,就是此次整治的重头戏。阮公,其实就是西湖阮公墩的那个“阮公”———浙江巡抚阮元。阮元是清代著名学者,金石书法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任浙江学政、巡抚多年。

走进阮公祠,正面就是阮元那栩栩如生的线刻图。四壁上是具有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巨幅画,内容就是关于他的历史功绩,有阮公创建诂经精舍、疏浚西湖、堆筑阮公墩、剿灭海匪等不朽功绩。

若仔细看这些画,会惊讶地发现,这可是细细画在绢上的,然后在画的外面刷上了透明的保护漆,手法真是高明。可谓每一幅都是艺术品呀。

祠内还能看到一块在整治工程中出土的石碑。上书的正是光绪五年刻的“阮文达公祠记”。出了阮公祠向下走,便是元宝心66号。一进门,就看到一块厚厚的有机玻璃,挡着一堵黄土墙。估计这种“透明”的方式,是为了让游客看看以前老房子的黄土墙是怎样的。

不远处就是石观音阁旧址了,也就是元宝心67号。这可是列入杭州市规划局2004年首批公布的75幢历史建筑保护名单的哦。粉墙黛瓦,入口处的骑楼、石刻门匾的四合院,精雕细刻的挑廊栏杆、牛腿,朴实无华的门窗及木构架,一座依山而筑的建筑——清式民居完好呈现。

观音石雕的所在,半是石窟半是厢房。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建筑,石窟被房屋保护起来,建得十分巧妙。

摆在石窟旁有一块石碑,石碑上以行云流水的字体刻着一首诗,落款竟是“乾隆御笔”。乾隆用的是行书,清逸俊秀之极呀。打听了才知道,这块石碑出土不久。这正是当年乾隆皇帝游览了吴山后亲笔题写的诗。不过,目前文保人员未曾在杭州的文献资料中找到记录。

沿着石观音阁旁的山路,很快就到了“感花岩”。这里为何叫“感花岩”呢?与杭州“老市长”苏东坡有关呢。相传唐代诗人崔护来吴山游春,信步来到桃花掩映中一处院落,上前叩门求饮,巧遇一位如桃花般明媚的年轻女子,临别时顿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二年春天崔护再上吴山寻访至此,桃花还是那树桃花,只是佳人已杳无踪影,莫名惆怅中,崔护在院墙上题写了那首有名的《题都城南壁》:“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200多年后,苏轼到宝成院赏牡丹花,念及崔护其诗其事,不胜感慨,也写下赏牡丹诗一首《赏牡丹诗》:“春风小院却来时,壁间惟见使君诗。应问使君何处去,凭花说与春风知。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去年人老矣。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据说题诗上方的“感花岩”三个大字,为明代朱术珣所书。诗两侧还有明成化年间吴东升所书“岁寒松竹”四字石刻。古人不是常说“岁寒三友”么?再仔细一看,岩石上有裂纹,形如梅枝。原来“梅”早已隐藏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