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阮姓网 > 阮氏宗祠 阮氏宗祠

扬州阮氏家庙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阮姓展区

阮氏家庙

  清嘉庆五年(1800年),阮元任浙江巡抚后,阮元的父亲湘圃聚族商议说,阮氏从淮安迁扬聚居公道桥,“甲科世衍,世系日繁”,应该建祠堂以祭祀祖先,乃独捐俸银建宗祠于公道桥之南,并购田为祭产,还邀请名师在祠侧设塾,教族中子弟读书。这便是公道桥阮氏宗祠的由来,可惜阮氏宗祠今已不存了。

  嘉庆八年(1803年),湘圃公按清朝品官皆有家庙的习俗,建议在扬州旧城文选楼北的兴仁街建阮氏家庙,并请阮元的从叔阮逵阳董其事。于是这一年,阮元家在“甘泉县辖小东门内兴仁街”(现称毓贤街)购买了常钟英的住宅和废花园,准备用该宅的西部废花园作家庙的基地。依照礼制,家庙应建在住宅的上首,即东边。阮氏住宅在东,家庙反而在西,故又将常宅西边其他人家的余屋买下改建为阮氏西宅。这样,家庙便夹在东西两宅之间,于礼制相合。购买常姓住宅的房契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笔者手中。房契长约98公分,宽约58.5公分,有布政使司及甘泉县印。契约言明卖“与阮府改造家庙”、“凭亲、中、牙三面议明”。还说明该宅详细结构和范围以及物主的变迁。原业主孟旸谷,后为常钟英父购得。以此推算,现存的“太傅东宅”至少有230年历史,而现存的阮氏家庙也有204年历史。

  “太傅东宅”原有门房、对厅、大厅、二厅、住房及楼房计七进,后遭回禄之灾及拆建,现存三进。大门对面照壁,有砖刻“御赐”、“出门见喜”六字,文革时用石灰涂抹。现在第一进曾有金色扁额隶书“力任子肩”四字。第二进也有扁额,上书“怡志林泉、善自静摄”八字,蓝底、边框绘金色画,字为金色篆字。扁额下方有对联一副,联语为“敭历宣勤嘉茂绩,优游养福锡蕃釐”,系红底、黑边、黑字楷书,木质。第三进有赠湘圃公的木质对联一副,今已不存。惟第一进西厢房山墙嵌有四块关于成亲王永王昱的石刻,仍保存。

  家庙建筑严格按《大清会典》规定建造。庙五间、两夹室、阶五级、两庑、三门。庙内祀阮氏高、曾、祖、弥四世,祧者藏夹室。庙五间置祖宗龛三台,两夹室各置祖宗龛一台,东、西庑各置龛两台,高、曾、祖、弥四世木主置庙五间的三龛内,凡阮元一支孙辈、曾孙等辈的木主,按大房(常生)、七房(祜)、五房(福)、八房(孔厚)的顺序,由北而南排列在东庑和西庑内。头道门前有石狮一对,头道门与二道门各置圆形石鼓一对。头道门与二道门间的空地东北角,立阮氏家庙石牌一座。

  在家庙二道门东山墙与东宅现第二进西山墙之间,曾建一小楼,称谱研斋,扁额行书“谱研”二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刘镛所题,现仍保存。该楼原为阮元藏砚赏玩之所。斋的对面有一小平房,称“射序”。南为一长巷,东为现东宅头进的西山墙,西为家庙前院的东花墙,称射序巷。巷之南端置活动箭靶,供子孙射箭习武之用。笔者据记忆所及,绘有住宅及家庙平面图一幅,可供整修时参考。

  那么阮家祠堂与阮氏家庙有何不同呢?按照礼制,祠堂或宗祠是族人供奉祖先的庙堂,凡阮氏本族人祖先的木主无论上溯几代,均可入祀,而家庙主要只供奉高、曾、祖、弥四世木主,且非阮元一支的不可入家庙祭祀。当年,家庙沿街墙壁,嵌有“太傅文达阮公家庙”石刻(今存),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宗祠与家庙没有区别,为何嘉庆五年在公道桥刚建阮氏宗祠,事隔三年,又在城里建家庙呢?笔者以为,整修建筑应称家庙而不应称祠堂,这才符合历史本来面貌。

扬州阮氏世系

  阮元著《扬州阮氏家庙碑》一文有铭曰:“阮氏偃姓,肇受商周。晋宋之间,著望陈留……”这就是说,阮氏的祖先原为商周之诸侯,子孙以国为姓。晋宋时,迁于河南陈留。南宋以后,迁江西清江县。阮氏乃习武世家。元末,各地农民起义蜂起,江西属陈友谅势力范围,也有不少人数不等的“富民”起义队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政权,也为发展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行历代罕见的十几次大规模移民。其时,江淮流域不少地方“百里无几家,但见风尘起”,于是阮氏便迁徙淮安了。明神宗时,又从淮安迁居扬州[注],始祖阮 ,号小槐,去世后葬于扬州南门宝塔湾附近,墓今已不存。二世祖名国祥,三世祖名文广,从此,便用“文秉枢衡、武承嗣荫”,“恩传三钖、家衍千民”这两副对联作为子孙后代命名的排列顺序。而今已传到“民”字辈共十六代。但也有例外,如阮元本属嗣字辈,因是四房共一个独子,故称元。乾隆曾问他,历史上有否类似名字者?阮元答曰伊尹,帝嘉其志。阮元之子由于皇帝封赐之故,也没有用荫字,到了孙辈,又恢复用“恩”字辈排列了。

  三世祖文广。崇祯末年,黄得功驻军仪征,高杰(原为农民起义军高迎祥部将,后降明)驻扬州,两镇搆兵,扬州城危民懼,四世祖母厉氏随丈夫的父亲文广带着四个儿子避兵荒于扬州北湖公道桥,在此安家。厉氏勤俭治家,教子成立。其中一子便是阮元祖父阮玉堂。阮玉堂字履庭,号琢庵,武进士,曾任参将、游击等职。阮玉堂也生四子。第四子阮承信,字得中,号湘圃,便是阮元的父亲。他一生没有为官,也未参加考试。奉父命,在扬州照顾祖母。三十岁后,决意不求仕进,补国子生,闭户守贫,熟读诗书,娴习骑射,一生爱马。四十六岁时,投舅氏江橙里客汉阳。《夜雨秋灯录·卷十》称:“性恻隐好义,壮为鹾伙,岁八百余金。往往赒恤亲友,一挥数十金。贫不能赡妻子,泊如也。”阮元任浙江巡抚时,父亲湘圃公襄助政务,获益良多。

  湘圃公三十一岁得子,即阮元,四房共一,钟爱有加,但不溺爱。阮元因身体瘦弱,学习骑射,力不能支,且祖母又不愿孙儿习武,驰骋沙场令人心惊,于是便弃武习文,以后子孙也均习文。从淮安迁扬一世祖阮 起至阮元已是第九代,再至“民”字辈已经十八代。阮 至阮元子辈的世系排列如右上图。

  上表并非迁扬阮氏全部世系,仅以阮元一支排列,因后世子孙繁衍兴旺,到“恩”字辈即阮元之孙就有十四个,所以孙辈以下不赘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