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崔姓网 > 崔氏宗祠 崔氏宗祠

白沙崔氏祠堂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崔姓展区

崔氏祠堂位于巩义市孝义镇白沙村北部,坐北向南,祠堂后面紧靠东西向的开洛高速公路,两侧为居民住宅,前面为广场。据崔氏族人传说,祠堂始建于明朝。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扩建,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和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曾两次重新修葺,2000年初,进行了第三次修葺。 祠堂由戏楼、厅楼式大门、拜殿、过厅、正殿、配殿、偏殿、库房、厨房等十八座殿堂式建筑组成。经测定,占地面积3398平方米。距祠堂东300多米处有东观堂,为卷棚硬山式建筑,前有门楼,为一方形院落。据传西部原有西观堂,现均已不存。祠堂现存最早的建筑物为距前大门17米的戏楼,据脊木记载,戏楼建于清咸丰二年岁次壬子二日上浣之日。由于年久失修,多有塌陷损毁,拟按原样重建。此戏楼为砖砌五脊两坡硬山式建筑,共三间,房顶铺设灰色筒瓦,房顶两侧为挑檐,脊上原有雕兽、鸱吻,已残失。戏楼前有廊,前台设四石柱,镌刻对联两副:“乃武乃文把往事何妨再叙,演忠演孝劝世人莫作闲看。咸丰壬子新正上元之吉。”“刻羽引商此中隐寓春秋意,知来观往局外须深劝戒心。”廊上设单体斗拱4个,后壁两侧各有圆券砌砖龛一个,戏台后部原有屏风,供演员化装用。 祠堂总体为两进院落,进入两厢有耳房的厅楼式大门即拜殿,祠堂后部西侧有偏殿一座,经过厅即为后院,迎门为后殿即正殿。正殿为起脊双坡硬山式建筑,分三间,屋顶为木结构,据脊木记载,重修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阴历九月。墙壁为青砖垒砌至顶,前墙用砖砌约1米高的砖台,镶嵌石刻八仙图像,正门有两明柱两暗柱,明柱下有石刻狮驮莲花柱础,雕刻相当精细典雅。檐下有单体斗拱4组,以下设方格形菱子窗(施红漆),中间砖砌台基高约1米,门前设五级台阶。正殿屋脊上砖刻缠枝菊花,有鸱吻、神兽11个。殿后墙上方镶嵌“崔氏祠堂”石匾,殿内置精工木雕暖阁,安放崔氏始祖崔思义牌位碑,暖阁正上方悬挂木匾,题“■见■闻”,匾长1.95米,宽0.95米。始祖牌位两侧树长门、次门、三门、四门、五门世祖碑刻,东西两壁与后壁设砖台,台上置各门世系碑刻18块。后院两侧各有配殿,均为三间,建筑结构与正殿基本相同,配殿内两侧壁与后壁筑1米高砖台,放置各门世系碑刻。院内铺方石路面,正中置石香炉,两侧植松柏。 前后院之间设门楼,门楼正中设扇屏,上部雕饰牡丹、梅花扁鹿、太极图等,扇屏两侧刻对联:“兄弟瑶琳三戟贵,文章沆纂一家春。”门楼为五脊两坡建筑,下部为木结构,前方砖雕二龙戏珠与牡丹图案。拜殿为起脊双坡硬山或建筑,小灰瓦覆顶,正脊两侧设鱼、马、狮等兽,房檐两端雕刻武士,房檐下有双重三角形滴水,圆柱形房椽。墙壁为灰砖垒砌至顶,两侧墙壁上部砖雕牡丹、梅花鹿等,前壁大门两侧建1米高砖台,镶嵌石刻二十四孝图。前壁上部呈单体斗拱,有木雕缠枝牡丹等图案,以下为菱子窗。拜殿设前后门,呈过厅式,前门设明、暗柱各二根,后门置暗柱二根,石台阶高0.6米。后壁两侧各有方形菱子窗。拜殿正中悬挂“念慈厥初”木匾,明柱有弧形木雕对联:“床堆象笏兴宁里,名卜金瓯宰相家。”殿内东壁镶嵌石刻《崔氏家谱序》碑一块。后门两暗柱之间设屏风,地面为方石铺砌。 前院正中铺设宽3.5米、长7.25米的青石路面,两侧设石栏,石栏饰石刻牡丹、莲花、鹿、青龙戏水等图案,栏杆顶端设盘龙、狮、火炬等,路两侧各有三级台阶达院中。前院东侧竖袁世凯所撰并书写的《崔继泽墓表》石碑,西侧设崔氏家族为国捐躯烈士名谱碑。祠堂后部西侧有配殿,共三间,为卷棚顶硬山式,青砖垒砌至顶,两侧砖台高约1.5米,砖台上为菱子窗,大门两侧设明柱、暗柱各二根。院内空地建花池,植草坪。 祠堂前大门为两层厅楼式建筑,共三间,房顶为五脊双坡硬山式,灰色小瓦覆顶,檐部为双重三角形瓦当,楼墙砖砌至顶。中间为过道,两侧为暗室,后壁各有方形木窗。木制大门上部雕饰二龙戏株、梅花、牡丹、石榴等图案,大门上方悬“崔氏祠堂”木匾,长0.94米,宽0.5米。大门两侧置石狮一对,门前设7级石台阶,台阶两侧置石栏杆,栏杆上雕饰石狮、卷草、牡丹等图案。门楼西侧有砖券边门。 祠堂现存碑刻与匾额 崔氏祠堂现存石刻57件,其中戏楼对联2副,崔氏世系碑50块,共分五门二十世,崔氏始祖神位碑1块,崔氏始祖墓碑1块,崔氏家谱序碑1件,袁世凯手书墓表1块,经幢1件。 匾额3块。分别为“■见■闻”匾,“念兹厥初”匾,“崔氏祠堂”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