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邱姓网 > 邱氏宗祠 邱氏宗祠

无锡南窑邱氏家祠、支谱考查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邱姓展区
(一)  

无锡邱氏在南门外大窑路南窑原有家祠,毁于清咸丰十年(1860)庚申兵燹。后于同治十三年(1874)于上塘重建,但规模较小。28世孙荣恩素有扩建之意,其子子馨发家后,遂秉承父亲遗愿,在原有家祠之西购地27尺,之北划地8尺,扩建家祠。自民国9年(1920)购地动工,经三年落成。该祠坐西朝东,隔河面向大窑。三造进深。连同大门外场地(上面盖有过街棚)及沿河石驳岸、马鞍式码头,计104尺。宽三开间,加上右侧一条备弄,计38尺。(地址在今南长街580号)。该祠第一造为门厅,第二造为正厅,厅上有“叶滋根实”匾额,为“甲寅孟冬韩国钧书”。屏门上有楹联两副,其一为陈廷硕书:礼乐绳其祖武,诗书贻厥孙谋。”其二左宗棠书:“顾视清高气深稳,文章彪炳光陆离。”厅上抱柱联为武进裔孙邱洵所书。上联:“熊梦兆西周八百年远祖发祥历秦汉晋唐以还支派绵延衍东鲁”;下联:“鸳行承北宋廿九世新祠分建宗金元明清而降子孙鼎盛蔚南塘。”天井内植有桂花树两棵,两侧有厢房。第三造为祭祀厅,神龛内供奉祖宗牌位四座,分别为始祖文定公、26世永锡公、27世裕亨公、28世荣恩公。规定每年阴历十月初六行祭祀礼。

子馨完成宗祠的扩建后,便着手进行《南窑邱氏支谱》的编修,于民国18年(1929)秋付梓,他亲自题写书签。开卷第一篇为《无锡上塘邱氏家祠碑记》,由邱氏族人、前清举人、民国初任山东邹平县知事的邱洵撰写。接着是家祠的平面、立面图等。以及用珂罗版印制的图照及像赞,共列荣恩夫妇及子馨三人。后附《耆士邱荣恩传》一篇,由邱洵撰写。以下即是世系表及正式谱文,均自16世“格”开始至31世为止。  

邱子馨(1867—1950)名大德,后改履德,以字子馨行。无锡南门外大窑路邱家弄人。祖辈以烧砖瓦窑为业,素以窑业大户著称,拥有邱大窑、邱中窑、邱小窑、邱小里窑等七八只。如今大窑路的南端仍有邱家一弄、二弄、三弄三条弄堂,均为邱姓世居之地。  

子馨之父邱荣恩(1840—1915),一名广恩,号殿华。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南窑迁居南上塘蜻蜓浜弄口,自置住宅(今南长街570号)。他经营陶业,长袖善舞,获利甚丰,被称为商界巨子。荣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曾于光绪三十年(1904)率先输捐,并奔走劝募,自陆清桥至前塘浜,筑成三里砖路。越年,又劝募修造旺庄桥。荣恩生四子:长子大履、三子大益、幼子大贵,分别于10岁、9岁、3岁夭折。  

次子子馨于民国初年起继续窑业,并投资米储业,开设邱裕荪米行及裕兴堆栈(今中萃食品厂所在地)。后以米业董事身份与赵子新并列。经商之余,对普及教育颇为关注,曾任培南中学、积余中小学校董,谷余(后改培南)小学校董会主席,并独立创办履德小学,任董事会主席。民国24年(1935)起又接任南水仙庙董事。他还热心公益事业,于民国15年(1926)倡议捐助开浚旺庄港,计长267丈5尺,又修造放阔旺庄桥河面,使水陆交通莫不称便。  

(二)  

纵观邱子馨编修的《南窑邱氏支谱》,感到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来龙去脉不清,如缺少邱氏渊源;图照像赞部分只有子馨父母及其本人,缺少祖父以上的列代图像。其次,世系表及谱文均自十六世的格开始,缺少到无锡南窑支的始迁祖。再则,仅在一张祠堂的祭祠厅图中出现一个置于高处的牌位,上书“始祖文定公”五字,文定公究为何人,一概不提。  

笔者和邱宝瑞辈相熟,带着这些疑问,翻阅了一些史书、文献及《澄江邱氏宗谱》(以下简称《澄谱》,理出了一些头绪。现简述如下:  

一、邱氏渊源:“商周之际,有吕涓,字子牙者,系祝融庸后裔,神农遗胄也。隐居渭滨,遇文王,遂成周业,是为太公望。师尚父,佐武王,定天下,以功封于营丘。后其子孙不忘所自,遂以始封之地奉为氏族,则丘氏得姓以此。”营丘在山东,东汉时因避孔子讳丘,故改丘为邱,后世遂以邱为姓。  

二、“始祖”文定公,名崈(“崇”的异体字),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卒于宁宗嘉定元年(1208),江阴文林人。邱崇仪状魁杰,机神英悟。隆兴癸未(1163)探花。初知华亭县,修海堰。召为户部郎中。曾进谏“恢复之志不可忘,恢复之事未易举”。光宗绍熙三年(1192)擢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翌年改安抚使。宁宗开禧元年(1205)除江淮宣抚使,辞不拜。嘉定元年(1208)授邱崇为同知枢密院事(凡主管一事而不授以正官,谓同知),未到任而卒。葬江阴县由里山,《宋史》中有传。在《澄谱》中,始祖为崇的曾祖父——少傅公,二世邈,三世经,邱崇为第四世,因而文定公非始祖也,应以此为准。                

三、按古制,父以子贵,祖父以孙贵,曾祖以曾孙贵。故邱崇贵为同知枢密院事,应追封上三代,均追赠太子少傅。邱氏始祖少傅公,缺失名讳。早在明洪武十八年(1385)首次付印的《澄谱》中,已说明少傅公讳字无考,因而只能用追赠的封号。  

四、据文献载:“唐以前邱氏之望著于河南,自宋太师魏国文定公出而邱氏独盛于江阴,其子孙蕃衍。文定有三子,长子寿隽官豫章,为江西一支;次子寿迈居澄江,……;三子寿岩自澄江徙吾邑之南门。”经查考,寿岩系第五世,南宋时已来锡。所说的南门,并非南窑,而是南乡,今夏家边、溪南一带的邱姓,当属寿岩一支。而南窑的邱姓是次子寿迈的后裔,十九世的本淳,于明万历年间携维章、维德二子自江阴迁无锡南窑。因此南窑的始迁祖应是本淳。两支来锡的时间相距四百余年。  

邱子馨生四子:宝琪、宝璜、宝琛、宝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幼子宝瑞,(1917——1994)他在青年时便接受进步思想,1939年12月参加革命活动。194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南京情报站情报员,同年受组织委派回无锡任培南小学校校长,以此为掩护开展秘密工作,直至无锡解放。培南小学的教师中多数是中共无锡工委的领导人。培南小学开设在南水仙庙内,南水仙庙的庙董是邱子馨,培南小学的校董也是邱子馨,宝瑞利用父亲是工商界的著名人士的身份作掩护,邱子馨心知肚明,妥善处置,不失为开明士绅。(责编:尤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