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彭姓网 >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

蒲田彭氏大宗祠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彭姓展区
蒲田彭氏大宗祠坐落在莆田县新度镇港利村涵口。港利村原有世德祠、清源祠和尚书祠三座彭氏祠堂,因年久失修,早已圯废。1993年,彭元辉等发起重建,合三祠为一,即在原尚书祠遗址上建造“彭氏大宗祠”。

  莆田县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东南濒海,北连永泰,东北与福清毗邻,西与仙游接壤。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区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北部有望江山脉,中部有龙贡尾山脉、罗大寨山脉、天子山脉,南部有川云顶山脉。境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和湿润,霜期极短,冰雪罕见。1961年3月谢觉哉经过莆田时有诗赞云:“麦子平铺青似绣,果园错落绿如棚”;1962年郭沫若途经莆田时亦题诗赞曰:“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莆田县境古属扬州域,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会稽郡,晋属晋安郡,南朝时属南安郡。陈光大二年(568),析南安郡东部地,始置莆田县,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宋代,已有邑人漂洋过海,出国谋生的记载。至今全县还有旅居海外华侨、华人30多万人,县内有侨眷14万多人,归侨4000多人,为福建主要侨区之一。

  莆田置县后,先属南安郡,后属丰州、泉州(今福州);唐代先后属丰州(今泉州)、武荣州、清源郡、长乐郡,宋代先后属平海军、太平军,兴化军、兴安州;元代属兴化路;明清属兴化府。民国时期,撤府设道,先后隶属南路道、厦门道、泉海省(兴泉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21日,莆田县解放,先后隶属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专区、闽侯专区、莆田地区、莆田市。莆田置县之后,县署均设在城厢,城厢素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盛产荔枝,故别称荔城,近年,鞋业兴盛,又被誉称为鞋城。

  2001年,莆田县人口163万人,是福建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也是全国人口大县之一。

  本族名人

  1995年,彭氏宗祠内设立“彭氏历史名人纪念馆”,纪念受姓始祖彭祖、宋吏部尚书彭汝砺、宋大学士彭受、宋潮州刺史彭延年、宋国子祭酒彭椿年、宋状元彭彝甫、明刑部尚书彭韶、明兵部待郎彭汝楠和清广东巡抚彭鹏等历史名人。祠堂内张挂着彭姓历代部分匾额、坊表的文物照片和文字资料;廊墙照壁上镌刻着许多名人的楹联和题词,为彭氏大宗祠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

  祭祀活动

  近年来,彭氏大宗祠正以它敬宗睦亲、弘扬祖德的独特魅力招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宗亲前来寻根谒祖,如世界彭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彭炳进先生、彭水井先生和香港海外彭氏联谊会会长彭本舟先生、台北《莆仙会刊》总编彭文森先生等相继携海外宗亲前来认亲拜祖,极大地增进了海内外彭氏同胞的友好情谊和民族感情。

  暂无其他详细资料,欢迎网友提供。

  族谱家规

  福建彭姓源远流长,彭氏子孙多由不同地域辗转迁徙而来,支系繁多,各有不同宗祖,溯源可分为几个不同世系。入闽最早的作邑彭氏、虹山彭氏和闽东彭氏等世系,都是以唐之后有文字记载起的世祖作为一世祖而立谱,而莆田彭氏明、清两朝虽有续修族谱的记载,但迄今一直未能寻见。目前 仅以彭鹏公《古愚心言》和港内世德祠神主牌名讳的手抄残谱(下称港内谱)为依据,所以源流探索一直较为困难。

  莆田彭氏,共有三、四支的族系,都是彭姓始祖———彭祖的后裔。

  港内谱记载,莆田开基始祖为“宋状元及第、吏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少师,谥文政,春湖公。”按《宋史列传》:彭汝砺(1041-1094),鄱阳(今江西上饶波阳县)人,字器质,号春湖,宋治平二年(1065年)乙巳科进士第一人,历任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潭州军事推官,官至监察御史、吏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谥文政,被誉为宋朝一代直谏名臣。汝砺公系允颙公(亦名德颙公)长子文吉公五世孙。港内本支世祖“宋文学宗伯公〔宇伯公〕”,乃汝励公长孙。一世祖元承务郎慈利丞念一公,二世祖处士安仁公、安美公、安吉公。原谱缺三世祖,据林祖韩、彭元辉考证,三世祖乃念三公,由港内徙涵口。念三公历七世至韶公。九世祖韶公,号凤仪,字从吾,生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天顺元年丁丑科(1457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卒于弘治七年(1494年),享年66岁,谥惠安。生二子:长瀚,先韶公卒,恩赠宿迁县丞;次浚,中成化十九年(1483年)举人。韶公曾对修谱留下“上不远引,次不旁及”的训导,因此族人对“列祖义例,至简至严”。明弘治五年(1492年)朝廷曾在港内涵口村奉旨建“大司寇”牌坊(韶公晋升刑部尚书,即周朝大司寇),弘治八年(1495年)又奉旨在莆田府城东门内建“一代名臣”、“三朝元老”的牌坊(韶公历事明英宗、宪宗、孝宗三朝),纪念韶公这位功垂千古的名臣。港内谱记述本支先祖至十九世祖为止。

  第二支是港内谱记载的“世祖宋太学生、旌表孝行卓异,讳受公”。又记述“祭酒椿年,以清要显,太学生受,庐墓致白鹊之祥”。“而椿年者,实侍郎思永公玄孙,奭公之十世孙也。少游学,遍历域中,惟闽有族,即附居焉。所谓三、四支者,椿年其一也”。经考证,椿年公乃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丁丑科进士,历国子监主簿、编修官。淳熙末年提举福建(泉州)市舶司,遂卜居兴化军所城。后擢知处州、太常丞吏部郎中、国子监司业、江东转运副使,终右文殿修撰。宋时《莆阳比事》载有:“(一)西市彭,(二)前街彭”,注云“祭酒椿年、教授奎之族,祭酒后寓天台”,这说明宋代居兴化军所城的确有祭酒椿年公和教授奎公,而椿年公后裔中有一支迁往浙江天台县。

  彭鹏公撰写的《重修横塘族谱序》记述,受公字尔修,庐墓六年,白鹤随之,世称白鹤孝子。受公生应承公,应承公生泽公,泽公生启伯公,启伯公生念五公。念五公为孝子五世孙,自念五公以上,世次不紊。念五公生一子直夫公,讳百福。百福公传二子:长足翁公,讳奉,由港内徙横塘,为横塘始祖。“横塘肇基自足翁公始”;次以忠公,讳泗。泗公传二子:长庆公,世居后彭;次积公,传一子济公,字宏周,徙居清江,为清江始祖。《古愚心言》记载,足翁公派下兆一、兆二、兆三、兆四为二世祖,分仁、义、礼、智四房。兆一公传亿二公;亿二公传悫庵公,讳邦彦,封版部主政,赠督学;传忍庵公,讳甫,字原岳,官南京户部主事、广西提学佥事、湖广观察;传定轩公,讳大治,字宜定,官南京户部主事,历杨州、叙州、韶州守,升长芦都运未任;传从野公,讳文质,字在份,官揭阳令,由户部出守桂林,任广西左参,赠兵部左侍郎。自彭甫公而下,三世甲科,并著清誉。文质公传后从公,讳宪安,官广东阳山令; 传汝伯公,字伯梁,号一复,行五,赠给谏公。汝伯公生于明万历壬寅年〔1602年〕,传三子:鹏公、鹃公、鸿公。文质公又传宪范公,字正休,明万历戊子年(1588年)乡荐授交城教谕,升翰林孔目预修国史,后历任顺天府通判、刑部户部郎中、云南知府。文质公还传宪章公,宪章公传汝楠公。汝楠公字伯栋,官会稽知县、礼部给事中、大理寺丞、太常卿、兵部右侍郎。文质公曾孙、宪安公孙彭鹏公在清顺治十七年(1660)中庚子科举人后,历官广西左参政、赠兵部左侍郎,官至广东巡抚。因为官清廉,业绩昭著,康熙帝褒奖其为“天下廉能第一”。

  第三支是“世祖特奏名第一、温州府教授彝甫公”。彝甫公,字有来,南宋淳佑七年丁未科(公元1247年)特奏名进士第一人,官温州府教授。彝甫公后裔除定居莆田外,尚有一支留居温州。

  第四支是“世祖宋处士讳渥公”。渥公乃闽东彭氏始祖思邈公后裔,系思邈公六世官公之四子,先居古田东洋,后迁兴化,估计当在北宋太宗年间(976年)。渥公长子仁公后迁回东洋,而渥公的其他后裔仍留居莆田。

  又据《作邑彭氏族谱》记载,迁公后裔乾房思温公(官福州府学教授)同弟思傅公因元至正年间(约1359年)闽省纷扰,而举家迁居莆田。再据《虹山彭氏族谱》记载,虹山始祖枨公六世天禄公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移居莆田北头,即今莆田小横塘”。而后枨公二十三世恒解公又率子乌治公在先迁仙邑御史岭后移居到兴化城后常太里。在明万历六年(1578年)尚遗公《重修彭氏族谱序》中又记载,“莆之族,若尚书惠安公韶之子孙,先时尝称为我中山之派”。作邑彭氏和虹山彭氏后裔在莆田的繁衍,也是今后彭氏考证的重要内容。莆田彭氏还有一支与同安彭氏二世祖子安公同是天禄公的后裔。同安彭厝谱记述,“始祖天禄公,别号念五”,其长子伯福公曾任兴化路宣差,次子子安公为同安彭氏肇基祖。伯福公生一子奉,赘于横塘陈氏,生五子。其第五子归宗彭姓,后裔仍居莆田,与同安彭氏一样都在每年正月十二日夜庆赏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