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潘姓网 > 潘氏宗祠 潘氏宗祠

石涌潘氏宗祠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潘姓展区
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旧址——潘氏宗祠  

  

  

     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沙湾镇石涌村下坊街村口处一座二进一天井的旧祠堂内,名“潘氏宗祠”,原址在上街北面。

      

1938年12月,广游二支队司令吴勤率领广游二支队直属队在顺德陈村与日军激战,毙伤日军30多名后转移到番禺南部(禺南)一带活动,司令部设在沙湾附近的石涌村潘氏宗祠,直属队驻在附近的涌边村。1940年11月14日,日伪军进攻石涌、涌边村,广游二支队独立第一中队与之激战。战后,广游二支队司令部及独立第一中队转移到顺德西海。潘氏宗祠原址在石涌村上街北面,因战火损坏于1943年迁至现址重建,2000年重修,并立碑作简介:

     1938~1940年广游二支队曾在潘氏祖祠(以及潘光联祖厅,当时两间相通并有厨房,以便潘氏族人拜祖及喜庆之用)建立司令部及驻守部队,开展抗日革命斗争。

      

1940年11月14日晚,日伪军1000多人分别进攻沙湾石涌、涌边等地,作为二支队司令部驻地石涌,更受到日伪军的攻击,潘氏祖祠亦受到损坏。事后二支队便撤往顺德西海。何建便派了一个排伪军强驻潘氏祖祠,以便监视石涌人民群众支持游击队(此次战役称沙湾初战)。

      

1941年7月7日晚二支队200多人从西海出发,反攻沙湾伪军总部,驻守潘氏祖祠的伪军亦受到猛烈攻击,并且毙敌二人,后他们败走,再也不敢进驻。潘氏祖祠亦受到炮火不同程度损坏(原址上街北面)。1943年迁来此地重建。

                                                        

二○○○年春

      

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广州。22日,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吴勤在广州市郊崇文廿四乡组织抗日义勇大队,对日作战。10月下旬,抗日义勇大队在南海县夏滘河面伏击日军运输船,毙伤10多名日军,缴获几百包大米救济难民;他们又破坏日军交通运输线,袭击广(州)三(水)铁路小塘车站。经过这两仗,吴勤和义勇大队影响逐渐扩大,深为人民的拥戴和支持。11月,吴勤为使义勇大队取得合法地位,得到给养和武器。与在广宁的广州市政府联系,广州市长兼广东省西江八属总指挥曾养甫将吴勤领导的抗日义勇大队编为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简称“广游二支队”),吴勤被委为司令,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冯君素为政训室主任。12月,广游二支队司令部和直属队转移到禺南,司令部驻石涌村潘氏祖祠,直属队驻涌边村陈氏宗祠。  

      

1939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派刘向东、黄柳言、吴德堂和张日清等同志到广游二支队工作,并在广游二支队成立中共支部,刘向东任支部书记。党支部全力加强对广游二支队直属队的领导,认真整顿部队,调离年老体弱和品质差的人,吸收一批青年农民和工人入伍。对部队进行整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加强军事训练。在整训中吸收一批优秀分子入党。通过整训,部队军事政治素质得到提高,成为广游二支队中坚力量。

     1940年11月,大汉奸李辅群指使何健进攻广游二支队。战斗后,广游二支队及司令部和独立第一中队转移到顺德西海。

  

石涌村准备在重修潘氏宗祠时挂出纪念牌匾,让更多的后人知道这段历史。

  

  潘氏宗祠位于石涌村的村口,现在几乎没有被利用,从外观上并没有特别之处。在1938年至1940年间,广游二支队曾在此地(以及潘光联祖厅,当时两间相通并有厨房,以便潘氏族人拜祖及喜庆之用)建立司令部及驻守部队,开展抗日革命斗争,成为远近闻名的抗日根据地。现任的村支书林楚淳告诉我,这个潘氏宗祠是后来异地重建的,从前的祠堂在村里面,后来被毁坏了,所以就选到村口的这个空地,广州市政府曾经颁发过一块广游二支队的纪念牌匾,村里准备在重修潘氏宗祠时挂出来,让村里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这一段历史。

  如果说潘氏宗祠作为广游二支队的司令部所在地而没有完整保存下来多少是个遗憾,那么广游二支队独立第一中队队部旧址(涌边村的陈氏祖祠)则令人有意外之喜。整个祠堂坐北向南,白石墙基,青砖墙,石库门两进,硬山瓦顶,灰塑大脊,地面铺白石或红色阶砖,一派岭南建筑特有的气象。尤其是大门门额上镶一块花岗岩石匾,刻有“陈氏祖祠”四字,下款署名“白沙子”,为明代大儒陈白沙茅龙笔所书,显示出此地与这位大学者之间的血脉渊源。在这个祠堂阔大的前广场旁是一座小山,虽然现在已建有一些民居,但仍可看出地理位置的有利之处,当年游击队选择此处,很大程度上是利用这里的地形,万一遭遇日军及伪军的围剿,还可以利用山坡进行隐蔽和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