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程姓网 > 程氏宗祠 程氏宗祠

回忆在我眼中的程氏祠堂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程姓展区
回忆在我眼中的程氏祠堂

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我眼中的程氏祠堂很有气势。它的外形颇具江南徽派建筑风格,在建筑用工用料方面也十分考究。与附近很有名气的建筑物相比仅次于当时的姚氏宗祠。祠堂的正面灰白色的砖墙,墙上有三道大铁门,中间最大的是道正门,两侧小点是各为一道边门,前面有一小广场,再前面有一月形塘。

解放后不久,程氏祠堂就被改作小学,物尽其用,亦未尝不可。更何况学校也是育人的场所。因此我在读小学时也就有幸能够天天光顾它。那时的小学也就因它而得名:伊洛小学。

祠堂主体共有三径两厢,三径之间由两个大天井隔开,两侧还各有一天井。第一径进门处上面就是一戏台,叫望天台。戏台做工考究,雕花细刻。至今令人不能忘怀的是,戏台上方天花板处画有一只老虎,活神活现!感到可惜的是,其尾部中间缺失了一小块板,好象尾巴断了。听老人说,那老虎曾经活了,而且还夜间外出伤人!当时的画匠知道后有意抽掉一块小板,自此再也没有听说过有老虎夜间外出伤人了!虽是传说,当时作为小学生的我还确实有些害怕的,那段时间不仅夜间不敢外出,而且睡觉还把头蒙在被窝里!

祠堂中间一径是一大礼堂,也就是当时的伊洛堂。这大礼堂主体建筑体均为木质结构,按现在来说可以七级抗震。那时我们小学生开会,以及放学排队都在此大礼堂内。后来五风和文革时期,也被当时的公社和大队用来作开会和斗争人的场所。因此我们小孩也经常目睹到挂牌示众、捆绑吊打的腥风血雨的场面,令人毛骨悚然!

祠堂的最后一径原本用途是用来供奉祖宗牌匾的,在重大节日时供人们烧香敬奉的地方。但在所谓的解放以后其祖宗牌匾已经是不见踪影了。做小学时改作一大教室。其两侧的厢房那时除了做教室之外,还有做老师的办公室和房间。当然祠堂当时真正的用途决不是用于此目的。

如果是一直作小学不拆除,保留到现在它肯定是桐城范围之内文物价值极高的建筑物。可惜在文革期间仍难逃一劫,记得是在七十年代初以破四旧为名将它拆之一空!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令人痛心疾首!

现在我每每回老家路过程氏宗祠原来的旧址,我都要绕原址转上几圈,妄图能从中找到点什么遗留物,可都是一无所获!虽然如此,我内心也觉得是一种满足,至少能让我在脑海中的程氏宗祠又增加了几份记忆。

  

程氏颂

癸巳年春,本堂修谱,入筹备组。奉命搜集程氏之资料,半年以来,不辞辛苦:入档案馆,出图书馆,进博物馆,调阅数家网站,查看大量书籍,始得有关程氏之记载。堪惊!曾有诸多程氏之伟人,其事可歌可泣,其人可敬可佩。感慨之余,思绪万千,夜不能寐,随提笔写下《程氏颂》,以示纪念并展望之。

  

  

程氏文明,源远流长。

程氏名人,代有辈增。

  

赫赫始祖,殊瑞获程。

三千余载,繁衍至今。

西周司马,郡望新封。

存孤全义,赤胆忠心。

博学多才,倾盖而论。

首创隶书,汉字定型。

由鲁迁蜀,铸铁大成。

历侯征战,高祖曰能。

平吴之乱,身临险境。

屯兵雁门,与广齐名。

安乡善谋,奋武忠勇。

三朝元老,荡寇将军。

南顿名流,博通五经。

  

新安一世,勤政爱民。

后赵谋库,总揽朝政。

壮公骁勇,徽州战神。

凌烟遗迹,三斧称雄。

资深理财,淮西平定。

孝贤千里,大器晚成。

否极泰来,治国中庸。

南宋右丞,耿直归隐。

元帝实录,主修钜公。

  

  

  

礼部侍郎,祖籍篁墩。

独创珠算,中华神韵。

君房之墨,入纸不晕。

秃笔山水,能诗亦文。

徽派朴学,通艺琴音。

安南特使,太常正卿。

红楼断章,与鹗补增。

一方诸侯,太爷曾孙。

京剧大家,擅演老生。

  

香山光公,甲午饮恨。

民国总务,寒山留影。

长沙起义,青史留名。

天体物理,研究恒星。

塔山一柱,东野先锋。

五次奔波,归来成功。

核武专家,两弹元勋。

国画大师,胆剑丽人。

非盟主席,程氏血统。

  

昔时小族,如今大姓。

广平初发,聚邑始兴。

  

冀豫陕皖,川鲁浙晋。

九十八派,芸芸众生。

  

四箴伊川,世忠安定。

血浓于水,一脉相承。

  

不折不挠,自立自尊。

万众一心,共圆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