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宁姓网 > 宁氏宗祠 宁氏宗祠

山东省宁戚冢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宁姓展区
简要介绍:春秋墓葬。位于山东省平度市马戈镇冢东村西山顶上,高大如丘陵。据《平度乡土志》,齐伐东莱,宁戚死于行军途中,士兵用战袍兜土筑成此冢。经探查,冢土确与冢外之土异色,且有夯筑痕迹。宁戚,春秋卫人,一说莱之棠(今平度唐田一带)人。以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宿东门外,喂牛于车下。值桓公夜出过之,戚击牛角而歌,桓公闻之,以为非常人,召见,拜为上卿,任官大田。与隰朋、宾须无等并称齐国“五子”。著有《相牛经》。清雍正七年(1729年),平度知州姚廷槐于墓道东立《宁公碑》一幢,又立《宁戚饭牛处碑》于平度县城西0.5公里处。概述:

宁戚冢即宁戚之墓,在山东省平度市城区西去约25公里的马戈庄镇一个高埠顶上,存封土高约15米,直径约70米,1984年公布为青岛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生平:

宁戚,春秋时菜国棠邑(故城在今平度市门村镇境)人,一说卫国人。早年怀经世济时之才而不得志,后随商旅来到齐国。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招其在齐国辅助朝政,是齐桓公主要辅佐之一。据传,他率兵征战,屡建功勋,出师伐东莱时死于途中。宁戚待兵如子,官兵关系极好,死后士兵痛哭万分,挥泪将其埋葬,怕雨水冲土裸露,用衣兜土筑成此冢,以悼念这位可爱的将领。宁戚家虽经2500年的流水冲刷至今仍高于山丘。冢上置二块雕石立柱(- -! 就在俺家旁边哪有什么石柱.也没云雾,才多高啊.没人管理,就跟个大土坡似的.旁边还有一家石墨厂..都糟蹋成啥样了),早晨旭日喷薄而出时,云雾缭绕石柱顶部,似龙舞、如凤飞,远望宛如两棵枝叶繁茂的蟠松,成为一大景观,名曰“宁冢双松”,列为平度旧八大景之一,文人学者题咏者甚多。因此冢负有盛名,宁戚冢附近的冢前、冢东、冢西诸村也以冢名村,清代平度州设十乡,其西部一乡,亦因“宁戚冢”在境而称“宁公乡”。

宁戚歌:

宁戚,仁途屡遭磨难,能由一个放牛青年走向参与国政的高位,得益于自作的《宁戚歌》:

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

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骭。

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这首著名的《宁戚歌》真实地表现出了怀才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复杂心态。宁戚放牛的史实,至今在李园街道办事处柳行头村存有“宁戚大夫饭牛处”的石碑的佐证。据《东周列国志》载,周厘王二年(公元680年)春,齐王国攻打宋国,齐桓公先派管仲率一部分军队出发。一天,军队到峱山(山东临淄附近),管仲见一放牛青年冲他疾击牛角高歌,气质非凡,即派侍从把他招来,管仲问其姓名,答曰:“卫国百姓,姓宁名戚”。管仲叩其所学,宁戚对答如流。管仲叹道:“豪杰辱于泥涂,不遇汲引,何以自显?我国国君大部队在后,不过几日到此,我写封信你去拜见国君,必当重用。”数日后,齐桓公大军到此,宁戚又唱起《宁戚歌》。齐桓公闻听此歌甚感惊奇,派人将宁戚叫至跟前,问其姓名后,桓公说:“寡人率领诸侯征战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草木沾春,舜日尧天不过如此,你说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你是放牛的为何要讽刺朝政?”宁戚据理争辩,有些言辞冒犯齐桓公。桓公大怒,命令斩首。宁戚面不改色,仰天叹道:“桀杀龙逢,纣杀比干,今宁戚为第三个!”这时身边大臣隰朋上奏说:“此人见势不趋,见威不惕,非寻常放牛的。”桓公转念一想,怒气顿消,对宁戚说:“寡人聊以试子,子诚佳士”。这时,宁戚从怀里拿出管仲的亲笔信,桓公阅后说 :“既有管仲的书信,为何不早呈上?”宁戚说:“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君如恶直好谀,以怒气加臣,臣宁死也不自荐”。桓公听后非常高兴,即拜宁戚为大夫,与管仲同参国政。宁戚不负厚望,屡建战功。后又长期任大司田(农官)。他管理农事,奖励恳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并著有《相牛经》一卷。他仕途四十余年,对齐桓公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起了重要作用。

墓碑:

清雍正七年(1729年),平度知州姚廷槐于墓道东立《宁公碑》,又立《宁戚饭牛处碑》于平度县城西0.5公里处(两碑现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