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学公祠堂,位于钦州市青塘圩老正街南面,民国三十六年建成(一九四七年)一连三座,内有天井走廊,左边落卧兼铺面相连三进,土木砖瓦结构,古老房式,建筑宏伟,占地面积七百平方米,是明学公裔集资兴建,大门额刻有“明学利公词”五字,头厅神主牌全用石刻,神台、神楼、屏风等,浮雕花鸟装饰,工艺精湛,造价巨大,可惜已全部毁掉,并多次改建学校、商店、住宅等。
一九九四年八月由利荣杨、利文善、利超明等人与有关单位协商,同意交还我族管理。
草花岭祠堂,位于利屋塘村对面岭背,是显全、显洪两大房兴建,大门额木匾刻有“利氏宗祠”四字。共两座两廊,土木砖瓦结构,占地面积约一千平方左右,于光绪二十年建成进火,屋檐及屏风浮雕花鸟,厅内和走廊铺地墙壁、均有古画,二座屏风顶力有横幅“拔元”二字,是广东高明县墨编村清朝贡生利若纯立。头座梁底挂有大匾“籍被德阳”四字,是显全裔利奕成任光绪军区少将司令立。
该词曾成立文武教馆多年,所以陈列古老练武器具和名人,以及木刻优秀字体楹联,还有举重大石砖、全铁大沙刀及各色样刀剑棍棒。这些文物古迹荡然无存。
民国年间,利镛祠堂资产,成立小学多年,一九四九至一九九四年青塘附设中学与此。
显秀公祠堂,位于那彰村与落马岭村之间,两座两廊。是显秀公裔集资兴建,于民国十七年落成进火,排楼面刻有“利氏宗祠”四字,大门额有横匾“勇士第”三字,是抗日战争时期,杨围村利鸿山任某部班长,当日本侵略军进犯江西省清江县时,他率领全班战士,英勇抵抗,歼敌四十六名,收复有利阵地,立下伟大战功,于民国三十一年获得第七司令部题词“勇士第”,当时由钦县政府刻匾赠给。该祠在一九五六年全部拆光。
显全公祠堂,位于金利村对面,土名鹤岭,在民国年间,显全公裔集资建成,共二座两廊,土木砖瓦结构,占地面积约九百平方米,内部设计,一物两用,以学校为主,词宇建成后,利用本词及附近庙堂资产,成立钦县县立第十八小学多年,现在红村小学分校于此。
明学公暨陆、施、杨三位太婆墓址
诗曰:我祖开基在胜塘,由来肇庆卜斯乡,
能寻胜地承先远,善降熙效启后昌,
牛岭此巅为墓所,分鱼之坎是坟场,
龙真穴的千年庆,水聚沙环万世昌。
明学公墓地,在灵山县陆屋东郊,其生前住宅胜塘村附近分鱼江边,土名百牛岭,坐辰戌兼巽乾,于嘉庆十二年戊寅岁十一粤二十六日重修三合土坟容。
原配陆氏太婆,墓地在陆屋东郊,礼堂村附近,土名:嬾窟岭,又名桐油塘,立壬丙兼子午,于道光三十四戊申随就月十三日重修三合土坟容。
续娶施氏太婆,墓地在陆屋南郊,宝鸭塘村后背,土名宝鸭岭,坐子酉午兼壬丙,于道光二十三年重修三合土坟容。
又续娶杨氏太婆,墓地原在新坪圩马口岭头,土名泅洒岭仙女崖,坐西向卯正针,墓地失踪多年,历代不断到该岭勘查,均未发现,故将杨氏太婆之神御,刻上獭窟岭陆氏太婆之墓碑,以作纪念,到一九八三年三月间,幸得古城坪村梁姓亲友报讯,当即发动族众前往现场观察,根据当地传说,墓地痕迹,山头坐向,地理土名等,全部符合族谱之记载。各方面有关情况,获得顺利进行,此乃杨氏太婆在天之灵。逐于一九八四年甲子岁七月四十日重新修理坟容,成千上万之男女裔孙,奔向杨氏太婆之墓前,共同举行隆重追念仪式,永垂不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