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骆姓网 > 骆氏宗祠 骆氏宗祠

精美的明代古墓葬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骆姓展区

精美的明代古墓葬    沿渡口骆再绕进一条乡间小路,穿过一条秀丽的朝阳河,在一个称为黄土岭的地方,远远就看见一座耸立的古牌坊,走近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座占地近200平方米的古墓葬,再细细端详,这是一座建筑级别十分豪华的明代的古墓。古墓位于乡村小路旁,大广高速擦肩而过,四周爬满了各种藤蔓,将古墓淹没在一片野草丛中,只有高高的石牌坊无言地耸向苍穹,仿佛在追忆着一个很久远的故事。 

 古墓现存有牌坊、前室、祭坛、墓碑、护拦等部分,整座古墓均采用雕刻精美的青石围砌而成。墓前是高高的牌坊,在牌坊中央,有一块雕刻石板,上方书有“贞元一气”四个大字。牌坊并列呈三门,中间大,两边小,每一块石板、石柱都雕刻了十分精致的吉祥如意图案,使整座古墓就像是一座精美的艺术园地,让人惊叹不己,更让人流连忘返。 

 古墓墓基长22.5米,宽9米,占地面积为192.5平方米。古墓建筑分前后三重,第一重上五级台阶便是拜谒之处,第二重是摆设供奉烧香之处,第三重是“荷叶盖金龟”即墓葬之处。整个墓葬都是用石料铺地和围砌,墓葬两侧和前后三方都是浮雕的石板和石柱。每块石板高1.2米,宽0.9米,共16块,每根石柱高2.2米,宽0.6米,共18根。后沿中正墓碑高2.2米,宽0.85米,在第一重和第二重中间,横垮距离为2.4米。石牌坊顶部还有4根做工十分精良的雕花石柱,高为1.2米。   整个陵墓坐北朝南,牌坊面向朝阳河和绵延的青山,站在古墓的高处,美丽的青山尽收眼底,一派风光。站在路边眺望古墓,整个古墓建筑群规模恢弘,石牌坊巍然屹立,气势雄伟。凡路过者观之,都会产生种种猜测,或以为古代郡王陵墓,或以为是达官贵人之墓。乐施好善的骆氏两兄弟

  据渡口村骆氏宗谱记载:“贞元一气”古墓是明代乡人骆守诰之墓。明正德年间,渡口村有骆氏四兄弟,主要是做些放排的生意船民,平时乐施好善,救济乡人,在村中有很好的口碑。有一年发生自然灾害,当地百姓粮食奇缺,无粮的的百姓便四处流浪乞讨。骆氏老三守诏和老四守诰心里十分难受。于是驾船从富水进长江,购买许多粮食运到兴国城,出粟赈荒。当地百姓为感激骆氏兄弟的义举,在河两岸鸣炮致谢,为此惊动州府。州府对骆兄弟行为也予以表彰:为渡饥荒,捐粟振济,庶民力薄,怜人急难,愿尽忠心。州官甚喜欲报皇上,恰逢御林军来此,回禀皇上,皇上钦赐兄弟二人“耕读传家”金匾和“贞元一气”匾额。

  相传,骆氏二兄弟过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就修造了这座古墓和村中的街头园宗堂。据说,修造古墓和街头园宗堂用的石料均从兴国水运到渡口骆,由于守诏和守诰同舟共赈,同享嘉奖荣誉,但因石鼓、牌坊等石料沉重,运至渡口起岸,石料用于老四守诰的墓葬上,“贞元一气”的雕石牌坊也留在守诰的墓上,而石鼓则安放在渡口骆宗堂大门两侧。“耕读传家”的金字匾额(附有明代方形金印)和一幅对联“半亩烟霞随分乐,九重雨露自天申”就存放在街头园内。而守诏之墓则安葬在街头园屋后山粟子园上,其墓园建筑规模式样与守诰之墓陵差不多,只是没有石牌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