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顺德,祭祖是一个不变的主题。殡葬改革后,顺德的祭祀场所较以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大家又知不知道,传统的清明祭祖除了上山拜祭之外,还有些宗族是在祠堂里聚集宗族子弟进行祭祖活动的。顺德过去修祠风气鼎盛,口耳相传下来的“顺德祠堂南海庙”就是明证。在顺德区博物馆“顺德人顺德事”展厅的负一层,便有一处罗氏大宗祠的复制场景,让观众朋友可以了解顺德的祠堂文化。
罗氏大宗祠,其原址在如今大良本原幼儿园旁,是旧时大良望族“北门罗氏”的宗族祠堂。为什么博物馆要选择罗氏大宗祠的场景放到里面呢?这是因为它代表的家族“北门罗”和明景泰三年(1452年)顺德建县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事要追溯到明正统年间发生在广东的黄萧养起义,而他当时的势力范围很大一部分就是现在的顺德。起义被明朝政府镇压了下来。当地的乡绅罗忠等人便上书朝廷,建议在黄萧养“作乱”之地重新立县,以加强管理。朝廷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划出南海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三十七堡及新会白藤堡置顺德县,以大良为县城。而故事中的罗忠,便来自于北门罗氏家族。
罗氏家族一直是大良的望族,其宗族也一直重视教育,后来更在罗氏大宗祠中设立本原学堂,是顺德历史上第一间男女同校的学堂。而如今,罗氏大宗祠的旁边还设有本原幼儿园,延续了其“重知识、育后人”的理念。
2006年,为了配合市政交通建设,顺德政府启动罗氏大宗祠整体平移工程,将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罗氏大宗祠门楼向后整体平移4.83米,实现了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和谐发展。如今的罗氏大宗祠,依然屹立于大良的繁华路段,见证着顺德的历史变迁。更多精彩的顺德历史故事,欢迎大家来临顺德区博物馆一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