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吕仙祠,位于邯郸市北10公里处的黄粱梦村,它是根据唐沈既《枕中记》的故事而建。吕仙祠建在村中,其何时始建以难考,但在宋代确有此建筑,明嘉靖33年(公元1554年)维修扩建后而初具有规模。
现状
现存的古宇,坐北朝南而大门却西向古邯郸道,门前的“双龙戏珠”琉璃照壁与门上“邯郸古观”大匾相对辉映。入门后迎面而立的是八仙阁,门阁间南侧景壁上镶嵌“蓬莱仙境”四个石刻个安,具有神话色彩,传为得仙后的吕洞宾之手,影壁对面向中轴建筑群的丹门,上原有明嘉靖皇帝朱厚熄题匾“风雷隆一仙宫”。丹门北为中院,院内建有八角攒角的八卦亭,恬静典雅,四周为莲池。入午门依次麻落着钟离像,四壁配置神仙故事壁画,殿前西侧建有钟楼和鼓楼。出门便是主体建筑吕祖殿,暖阁内有洞宾大塑像,绕暖阁出后门,便是吕仙超度晤世的卢生殿,内有青石雕成的卢生睡像,头西脚东,侧身而卧,两腿微曲,睡意朦胧,维妙维肖。殿前回廊壁上镶嵌着明清时代的碑碣。中轴线两侧是清末为慈禧,光绪兴建的行宫。古建群间有石海,假山亭榭以及厅花异草,环境幽雅清静,历代为官僚军阀游览避暑之地,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吕仙,名岩,字洞宾。浦州永乐县人。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诞生。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汉族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飞升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
吕洞宾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汉族民间流传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铁拐李岳、飞剑斩黄龙等故事,吕仙形象广泛深入汉族民间。妇孺皆知。宋代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后世又称“吕纯阳”。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后,又被奉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称他为“吕祖”。全国各地广建吕祖祠庙,岁时祭祀,至今香火不断。相传吕祖诞辰为农历四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