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記族史,史以人彰。神山鎮的盧氏大宗祠絲毫不遜色于城中的陳家祠。孫中山原配夫人盧慕貞、香港首間華人慈善醫院的創辦人盧禮平、從河南范陽赶來認親的南朝鮮前總統盧泰愚等人,由于宗系的連接,讓他們和這個祠堂有著最傳統、最難以割舍的關聯。如此輝煌的過去,藏匿于偏郊的宗祠,無疑給了很多人一個意外的惊喜。
中山先生原配夫人贈匾該祠
早就听說盧氏大宗祠以及孫中山原配夫人贈匾一事,但是真正踏訪該祠,卻是頗費周折。由于路上塞車,城區与祠堂所在的神山鎮,像是有了一個無形的屏障,漫長而難以逾越。經過了無數的小工厂,走過坑洼不平的公路,終于坐到了祠堂門前的石凳上,一座百年大祠就立在了面前。
一踏入盧氏大宗祠的領地,就能感受到田園牧歌般的生活气息。開闊的小廣場,大樹下的石桌石椅,以及閑坐聊天的村民,与祠堂相互依存。踏訪過城中十几個祠堂,城中之祠,大都被高樓所環抱,走進去,或是門緊鎖,無人煙;或是行人邁著急促的步子,天天從它身旁經過卻熟視無睹。
据摩的司机黃師傅介紹,這個祠堂平時就是老人的棋牌室,而最熱鬧時候是重陽節,“到了重陽節,有三四百人在這吃酒席,都是盧家人,有從香港和北京來的,這也是村中一年最熱鬧的時候。”提到盧氏大宗祠,黃師傅說,在神山,這個祠堂是最旺的,也是最大的。
祠堂總面積約有兩畝,据載,該祠始建于元朝,明清兩代多次重修,曾一度被用作倉庫來屯糧,1989年進行了一次徹底的修繕。從大門入內,可見宗祠呈三間兩進的傳統結构,處處顯示出設計者的匠心。前堂的木質屏風,兩側鑲有一幅10米長的對聯,勁筆遒書盧氏的開源以及繁衍。盧氏大宗祠雖然談不上富麗輝煌,但是雄渾之气十足。走在祠堂中,仔細觀察,祠堂的雕鏤相當精美,前堂屋脊陶塑雙龍戲珠,色澤還很鮮亮;中堂屋脊福、祿、壽等公仔陶像,更是生動形象;花草虫魚各類立体雕刻,把整個祠堂裝飾得別致精美。
往里走,就可見祠堂的橫批,它便是盧慕貞攜子孫科贈送的著名牌匾“愛慕宁親”。屏風背面則寫著兩首趣味橫生的七言律詩,主題分別以“麻將”和“棋”為題,和祠堂現有功能倒也吻合。跨過鋪著大理石的天井,步入青磚方石鋪就的中堂光裕堂,兩邊牆壁高懸盧氏名人的照片,其中盧慕貞的黑白遺照,气質端庄而高貴。
盧氏大宗祠和其他祠堂稍顯獨特的地方,便是處處可見濃郁的詩書之气。在中堂屏風的背面,几十首修身持家的詩詞,顯示出盧氏家族的重禮教的傳統。据村民介紹,村里還會不定期舉辦詩會,一些讀過書的老人,會在一起交流心得,經典的詩詞則寫在祠堂的屏風上,頗值得踏訪者仔細觀賞与把玩。
開村之祖与一段遷徙傳奇
從祠堂的文字記載可知,廣東盧氏和大多數廣東姓氏一樣,發源于南雄地區珠璣巷,七百多年前因為逃避兵亂遷徙到白云區神山鎮。關于遷徙一事,据考也有一段故事。
公元1260-1275年間,南宋度宗皇帝有一賢慧美貌的妃子叫胡妃,深得寵愛。然因奸相賈似道諂害,被貶入冷宮。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胡妃被迫含恨出逃,一日她到杭州河邊欲投江自盡,被商人黃宁万發現令船工救起,黃宁万与胡妃回到南雄珠璣巷,兩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至今南雄珠璣巷仍保留黃宁万住宅原址)。后來此事被賈似道偵獲,并奏知皇帝說:“廣東珠璣巷人欲謀反朝廷”,于是朝廷派兵南下,詔令鏟平珠璣巷方圓十里之地。
頓時珠璣巷的居民惊慌万狀,紛紛向四邊逃散。來不及逃難之老弱病殘鄉民,慘死于血泊之中。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胡妃為避免生靈涂炭,毅然視死如歸,出現在官兵之前,道明自己的身份,要官兵停止追殺,胡妃卻縱身跳入一水井之中而死。元代南雄路同知孫朝列為胡妃義舉所感動,于公元1350年,在胡妃行義的井頭,立了一座石塔以紀念胡妃。
因胡妃惹禍南逃,從南雄珠璣巷遷至珠江三角洲及廣東各地者,有143姓,人數為几千上万人,其中便有盧氏一姓。据盧氏后人調查,其中盧明還、盧明達一家來到了現在的神山鎮,即為神山太宗祠之始祖,為肇元公之裔。廣州市郊、花縣、番禺、中山、順德、新會、開平、恩平、東莞等縣市之盧氏,大部分為肇元公(神山世系)裔孫。